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慧秀所作的《示徒》,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修行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早办莲花劫外因,乾城海市恐非真”,以“莲花”象征纯洁与解脱,暗示修行者应早做准备,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考验与挑战。而“乾城海市”则是虚幻之境的比喻,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怀疑与警惕,引导读者思考真实与虚幻的本质区别。
颔联“青铜屡换娘生面,黄壤频收鬼录人”,运用了“青铜”与“黄壤”的对比,前者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后者则象征死亡与归宿。通过“娘生面”与“鬼录人”的描述,诗人探讨了生命的轮回与灵魂的记录,暗示着每个人最终都将回归自然,面对生死的必然性。
颈联“未守鹅珠犹刻粪,强修蛇箧类添薪”,以“鹅珠”与“粪”、“蛇箧”与“薪”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修行过程中不应过于执着于物质财富或表面形式,而应注重内在精神的提升与净化。通过“未守”与“犹刻”、“强修”与“类添”的对比,诗人警示修行者要警惕外在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尾联“何当净扫松阴石,送想金天德水滨”,表达了诗人希望弟子们能够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清净与升华,如同在松阴石上扫除尘埃,最终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这里“金天德水滨”可能象征着理想的彼岸或至高无上的真理之地,鼓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各种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及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