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徒

早办莲花劫外因,乾城海市恐非真。

青铜屡换娘生面,黄壤频收鬼录人。

未守鹅珠犹刻粪,强修蛇箧类添薪。

何当净扫松阴石,送想金天德水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慧秀所作的《示徒》,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修行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早办莲花劫外因,乾城海市恐非真”,以“莲花”象征纯洁与解脱,暗示修行者应早做准备,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考验与挑战。而“乾城海市”则是虚幻之境的比喻,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怀疑与警惕,引导读者思考真实与虚幻的本质区别。

颔联“青铜屡换娘生面,黄壤频收鬼录人”,运用了“青铜”与“黄壤”的对比,前者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后者则象征死亡与归宿。通过“娘生面”与“鬼录人”的描述,诗人探讨了生命的轮回与灵魂的记录,暗示着每个人最终都将回归自然,面对生死的必然性。

颈联“未守鹅珠犹刻粪,强修蛇箧类添薪”,以“鹅珠”与“粪”、“蛇箧”与“薪”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修行过程中不应过于执着于物质财富或表面形式,而应注重内在精神的提升与净化。通过“未守”与“犹刻”、“强修”与“类添”的对比,诗人警示修行者要警惕外在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尾联“何当净扫松阴石,送想金天德水滨”,表达了诗人希望弟子们能够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清净与升华,如同在松阴石上扫除尘埃,最终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这里“金天德水滨”可能象征着理想的彼岸或至高无上的真理之地,鼓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各种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修行及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12)

慧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望夜

节去愁衣薄,虫声渐近床。

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

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

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同静泉仲龄二公过南庄邻翁偶谈时事有感

郭外行应好,香清荷芰风。

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

径草先秋绿,江云过日红。

眼前不平论,难禁白头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有门法师

才送登台岭,蟾蜍五晦明。

江云沉雁影,湖雨咽钟声。

见岂观河变,狂因照镜生。

倘怜穷露子,早望印心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四明山心

寂历游仙处,尘寰隔断霞。

九溪流雪水,八月绽桃花。

茅栗圆于弹,霜梨大似瓜。

云南与云北,依旧作邻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