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立夏

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将圆。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生百年犹如春之一年,四月的月亮即将圆满。
客居他乡的日子漫长无尽,归乡之路却迫近酷暑时节。
黄莺的歌声偶尔响起,蚕儿也将进入第三次休眠期。
季节的景色依旧,但心情却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

百年:形容人生的长久。
春:春季。
月将圆:月亮接近满月。
客邸:客居之处。
淹长日:日子漫长。
归途:回家的路。
逼暑天:逼近炎热的夏天。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一啭:偶尔一声。
蚕事:养蚕之事。
欲三眠:即将进入第三次休眠。
节物:季节的景物。
情怀:心情。
可怜:令人怜悯或感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夏日将至的景象。开篇“百年春一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四月月将圆”则是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写。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两句,诗人以客居者的身份,感受着漫长而孤独的一天,面临炎热夏日即将到来的旅途,流露出一丝忧虑和不舍。这里“客邸”强调了诗人的异乡游子之感,“淹长日”则描绘出时间的缓慢与孤独。

接着,“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两句,通过莺鸟偶尔鸣叫和蚕虫即将进入第三次冬眠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界。这里“莺声”之“时一啭”,传递出一种孤寂与短暂,而“蚕事欲三眠”则是对生命节律的一种描绘。

最后,“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处境的感伤。这里“节物还如旧”指的是季节更替中的某些事物依旧如故,而“情怀自可怜”,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感到一种自我怜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四月初九日清和绝佳闻贼焚歙南路蔓延五十馀里

小园无客至,独坐一绳床。

霁日千林净,薰风四月凉。

禽鱼完孕育,草木竞芬香。

姓命人难得,何为有战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四月初十日得蜂虿茧丝之句

深言惧忤时,聊复一评之。

靡暇防蜂虿,惟工竭茧丝。

因循终不恤,平定岂无期。

麦赭秧田废,人家半忍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市行

徒步无车马,颓然一秃翁。

早班朝士底,还杂市人中。

所向都非旧,焉能独不穷。

否臧元自在,芳秽未俱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平心胡秘监诞日

五朝遗老四专城,年号凡经十四更。

八帙即今踰少壮,七人从昔冠耆英。

冻窗映雪能坚坐,泥屐看山只步行。

清健如公天下少,平心心事十分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