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行三首(其二)

忆昔同治之三载,王师航海来江东。

苏常郡县次第下,炊烟渐起荆榛丛。

畴道遗黎祸未已,劫火更照江天红。

突踞吾里作窟穴,一网打尽哀鸣鸿。

犹幸寒门得天悯,一家星散同霜蓬。

逾月乱定后先返,骨肉无恙家则空。

家空于我复何有,老父竟以忧伤终。

是时尽室朝无饔,意外歘又遭闵凶。

生者无食死曷殓,屋材手撤黄肠充。

葬之以礼乃若此,每一念及悲填胸。

人生百愆会可赎,独有此眼长无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末年战乱时期的一幕,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在同治三年,清军从海上进攻江南地区,苏常等地相继被攻占,昔日繁华之地变为废墟,炊烟稀少,荆棘丛生。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亲人分散,生活陷入极度困苦之中。

诗中特别强调了战乱对家庭的毁灭性打击,不仅物质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精神层面的创伤也难以抚平。老父亲因忧虑和悲伤最终离世,使得原本就破碎的家庭雪上加霜。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战后返回家园时,发现家中已被洗劫一空,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丧失了。面对生活的绝望,人们甚至无法为死去的亲人举行体面的葬礼,只能用家中剩余的材料草草安葬。

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指出虽然人世间有许多罪过可以得到宽恕,但这种因战争而造成的痛苦与创伤却似乎永远无法消除。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残酷影响,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3)

王润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昔行三首(其三)

忆昔吾年十四五,干戈飘荡丁百忧。

蹉跎乾荫又旋失,拊我畜我维母留。

时艰斗米钱八百,寻常一饭劳绸缪。

生计尽出母十指,机声晨夜无停休。

母病一日废操作,举家饥困啼啾啾。

母闻儿啼为强起,机丝重理宵镫篝。

更出看囊钱数个,命市不饦聊充喉。

儿既得饱惟慢游,母恐儿贻门户羞。

补缉楹书就外傅,节缩缣帛供束脩。

吁嗟呼,母之爱儿无不周,儿之报母无一酬。

白头空洒孤儿泪,江水滔滔不尽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四月初二日生日有感

右提三万六千日,弹指流光半已徂。

婚嫁魔人双鬓秃,文章蠹我一心枯。

名场跳荡空陈迹,暮景飞腾变腐儒。

已负先灵期望意,勉持门户保桑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观薛叔耘副宪纪沔阳昆明二帅感题二律(其一)

开府江南地望尊,无多毛贼气能吞。

何图貔虎方移节,反引貙豺尽入门。

军法那容宽次律,时名毕竟误深源。

危疆身殉终奚补,羞见诸公地下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观薛叔耘副宪纪沔阳昆明二帅感题二律(其二)

浩劫东南孰酿成,沧桑馀泪尚纵横。

颇闻枢相殷推毂,俾绾疆符谬典兵。

势迫同舟甘掣肘,贼来满地且逃生。

出身本是由厮养,屈杀书生两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