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李后主梦观世音像赞

补陀岩中大慈圣,沧浪石上观生死。

南州么圣师子王,感梦白衣施无畏。

梦回洒笔具光相,照镜还与我面同。

当时若会照镜句,放下江南作閒客。

形式:

翻译

补陀岩中的大慈圣者,在沧浪石上观察生与死。
南方的么圣师子王,因梦境而被白衣人赋予无畏的力量。
梦醒后挥毫写下光明的景象,光照镜子,竟与我的面容相同。
如果那时能理解镜中之句,我或许会放下一切,在江南做个闲适之人。

注释

补陀岩:指佛教圣地补陀洛迦山。
沧浪石:可能象征着清静或生活的地方。
生死:指生命的轮回和死亡。
么圣师子王:比喻有智慧的导师。
洒笔:挥毫泼墨。
光相:光明的形象或启示。
我面同:镜子中的影像与自己相似。
照镜句:可能指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放下:舍弃或解脱。
江南:泛指江南地区,也可能指心灵的江南。
閒客:悠闲自在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江南李后主梦观世音像赞》。诗中描述了补陀岩中的大慈圣(观音菩萨)形象,以及她在沧浪石上观察世间生死的场景。诗人接着提到南州的么圣师子王(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一圣者),他因梦见观音而受到启示,慷慨地施予无畏。梦醒后,师子王挥毫泼墨,其创作的画像具有光明的智慧之相,甚至能照见观者的自我面貌。

最后两句,诗人假设如果自己当时能理解“照镜”这一句的深意,可能会放下尘世的纷扰,选择做一个悠闲的隐士。整首诗通过梦境和艺术创作,表达了对观音菩萨智慧与慈悲的崇敬,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以峭拔清奇著称,此诗亦体现了这种特点。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

破腊春未融,土膏寒不发。

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开轩万物晓,落势良未歇。

铿铿青琅玕,阅此岁凛冽。

摧埋头抢地,意气终自洁。

君子谓此君,全身斯明哲。

屋头维女贞,额色少泽悦。

稍能窥藩篱,亦有固穷节。

佳兴冉冉生,门外无车辙。

写之朱丝弦,清坐待明月。

形式: 古风

竹枝词二首并跋(其二)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庚]韵

竹枝词二首(其二)

塞上柳枝且莫歌,夔州竹枝奈愁何。

虚心相待莫相误,岁寒望君一来过。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词二首(其一)

三峡猿声泪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

渠侬自有回天力,不学垂杨绕指柔。

形式: 词牌: 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