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同知所藏春山访隐图

环洲玲珑径深窈,巉岩翠壁摩苍颢。

幽人结屋倚阴厓,云木烟萝互萦绕。

维舟散屧欲往从,山深树密无行踪。

徘徊溪桥自叹息,安得上下如云龙。

古云大隐隐朝市,市朝亦有居巢子。

胡然见面不见心,咫尺娟娟隔春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氛围。诗中以“环洲玲珑径深窈”开篇,描绘了曲折幽深的小径,以及周围环绕的秀丽山川,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之感。接着,“巉岩翠壁摩苍颢”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山石的峻峭与青翠植被的覆盖,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

“幽人结屋倚阴厓”,诗人通过“幽人”这一形象,巧妙地引入了隐士的生活场景,他选择在山崖的阴凉处建造住所,与自然融为一体,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随后,“云木烟萝互萦绕”一句,以云雾缭绕的树木和缠绕的藤蔓,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神秘与幽静。

“维舟散屧欲往从,山深树密无行踪”,表达了诗人想要接近隐士的愿望,但被深山密林阻隔,无法实现。这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也暗示了隐士生活与外界的隔离状态。

“徘徊溪桥自叹息,安得上下如云龙”,诗人站在溪桥之上,面对难以触及的隐士生活,不禁发出感慨,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最后,“古云大隐隐朝市,市朝亦有居巢子。胡然见面不见心,咫尺娟娟隔春水”,引用古语,强调了真正的隐士不仅存在于深山之中,也可能存在于繁华的都市之中,他们的心灵相通,即使相隔咫尺,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赠雷岩赵相士

雷填填,雨冥冥,千岩万壑白昼暝。

真人宴坐神不惊,一瞬百怪无留形。

风休电止天宇净,顶笠挑包谈性命。

龙铅虎汞世莫知,更说荣枯动人听。

壶子久不作,季咸亦已矣。

杜德衡气无二机,弟靡波流宁底止。

矧伊浮世上,旋转如飞蓬。

死生梦蝶成蝶梦,祸福得马失马翁。

羊裘垂钓或谏议,不龟手药忽取封。

相形相不尽,相心心莫穷。

雷岩雷岩,不如归卧岩之下,吾亦柴桑税吾驾。

明月投人戒暗投,美玉椟藏须待贾。

形式: 古风

题补蹠翁图

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

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

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

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

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

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

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

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

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

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

形式: 古风

为马受益题韩滉画子母牛图

老犍耕馀饱枯䕸,呼牸引犊缘攲厓。

犊儿母怀不父怀,母子僔沓形离?。

牧童生来识牛意,倦抛台笠曲肱睡。

尔牛不寝亦不讹,我亦无梦游南柯。

归来短衣不掩骭,却笑漫漫歌夜半。

形式: 古风

甲戌游旴江六月二十二日发武林

威弧惨无光,城乌啄大屋。

淮云苍莽间,十载几荼毒。

忧心甫殷殷,又复正阳筑。

正阳亦何许,地接英与六。

传闻夜点兵,文书下机速。

挥汗起负戈,部伍竞驰逐。

平明驱出城,令严秋气肃。

岂不实苦辛,主忧固臣辱。

前年戍襄樊,去年戍郢复。

白骨秋野横,青燐阴房煜。

生还偶然尔,忍怨征行促。

所悲世路艰,无罪罹杀戮。

潢池弄盗兵,绿林仇饷肉。

茫茫畿甸间,风尘涴人目。

圣明抚遐荒,先事清辇毂。

干戈动邦内,岂计颛臾蹙。

扶颠要得人,拨乱如转烛。

秋山翡翠青,秋水蒲桃绿。

去去取封侯,勿羡牧羊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