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花心动·忆怀》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情感深沉,词意婉转。开篇以“芳草含烟,送斜阳”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景象,烟雾缭绕的芳草与即将落下的夕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枝头鸟声啼歇”一句,以鸟儿的啼鸣结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
“弱柳弄条,轻碧分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随风摆动的情景,轻盈的绿色丝线交织其中,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女子的柔情似水。紧接着“过了上元佳节”,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上元节的热闹与此刻的寂静形成对比,增加了诗中的情感层次。
“峭寒庭院帘栊晚,燃灯罢、蟾光初缺”,描述了夜晚来临,寒气渐浓,燃灯之后,月亮逐渐隐去,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暗香满、东风影里,岁华惊瞥”,暗香在东风中弥漫,岁月仿佛在光影交错间匆匆掠过,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下来,“却恨无端薄劣。萦损尽、柔肠百回千折”,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之深,以及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
“晓色入帏,惜别匆匆,别语何曾共说”,清晨的光线透过窗帘,预示着离别的到来,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在分别时倾诉,增添了离别的哀愁。最后,“而今徒有魂旋绕,争知人心空切”,表达了即使心有所念,却只能独自承受思念之苦,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分离的哀伤,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回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