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墓

王者从来云不死,共疑隆准及重瞳。

巳占龙气成天子,却幸鸿门败乃公。

一牧乳羊遮墓白,几株寒枣覆碑红。

怜侬疽发不欲活,岂为人间少邓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亚夫墓》,通过对亚夫墓的描绘,诗人以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首联“王者从来云不死,共疑隆准及重瞳”以神话般的语言开篇,将亚夫(即汉文帝刘恒)比作不死之王,同时提到了他的两个显著特征——隆准(高鼻梁)和重瞳(双瞳孔),暗示了他非凡的身份和命运。

颔联“巳占龙气成天子,却幸鸿门败乃公”进一步揭示了亚夫的传奇故事。他本已拥有帝王之气,却因在鸿门宴上的一次失败,成就了他作为历史人物的独特地位。这里既有对亚夫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历史转折点的深刻洞察。

颈联“一牧乳羊遮墓白,几株寒枣覆碑红”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乳羊的白色与寒枣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也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永恒。墓地的白色与碑文的红色,更是强化了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思考生命与历史的深刻含义。

尾联“怜侬疽发不欲活,岂为人间少邓通”则表达了诗人对亚夫的同情与敬意。这里的“怜侬”是对亚夫的称呼,暗示了诗人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疽发不欲活”可能是指亚夫在面对困境时的痛苦与挣扎,而“岂为人间少邓通”则是对亚夫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尊严与坚韧精神的赞美。邓通是汉文帝宠臣,此处借指亚夫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也蕴含了对生命、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深度又富有哲理意味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白牝蛟(其一)

宝山门外白蛟宫,独处千年不嫁雄。

顿顿涡涎垂燕子,殷殷霹雳懒蜈蚣。

风权近属谁家掌,日本频由尔路通。

一语稍嗔酬恶雨,量无周处在军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白牝蛟(其二)

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形式: 七言律诗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其二)

山翁伏腊竞鸡豚,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夜坐有感转忆往事

朝来乾鹊聒檐牙,入夜孤灯也弄花。

儿女一生梦养虎,行藏四足画添蛇。

因嗟竹箭歌如箦,时泛荷花到若邪。

记得万峰高顶鹿,竟晞黄犬猎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