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牝蛟(其二)

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白牝蛟(其二)》。诗中以白牝蛟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首联“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以白牝蛟的生存环境为切入点,描述了它在田野间孤独求生的境遇,暗示了社会中某些人或事物被忽视、孤立的现实。其中,“稿三农”指田野,“一丛”则象征着微小而珍贵的生命或力量,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颔联“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运用拟人手法,将白牝蛟比作待嫁的女子,希望它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避免被随意展示或牺牲给他人。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反思,以及对权力滥用和不公的批判。

颈联“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描绘了白牝蛟面对恶劣环境时的挣扎与抗争。它如同在腥臭的井水中挣扎的微小生物,又如在严寒风雪中坚持的坚韧之物,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

尾联“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发出警示,告诫人们不要仅仅依赖于表面上的驯服与利用,最终会自食其果。同时,也借史臣记载雌龙之事,强调历史的公正与记忆的重要性,提醒后人不应忘记过去的教训。

整首诗通过对白牝蛟这一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同情与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其二)

山翁伏腊竞鸡豚,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夜坐有感转忆往事

朝来乾鹊聒檐牙,入夜孤灯也弄花。

儿女一生梦养虎,行藏四足画添蛇。

因嗟竹箭歌如箦,时泛荷花到若邪。

记得万峰高顶鹿,竟晞黄犬猎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香烟(其一)

谁将金鸭衔侬息,我只磁龟待尔灰。

软度低窗领风影,浓梳高髻绾云堆。

丝游不解黏花落,缕嗅如能惹蝶来。

京贾渐疏包亦尽,空馀红印一梢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香烟(其二)

午坐焚香枉连岁,香烟妙赏始今朝。

龙拿云雾终伤猛,蜃起楼台不暇飘。

直上亭亭才伫立,斜飞冉冉忽逍遥。

细思绝景双难比,除是钱塘八月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