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白牝蛟(其二)》。诗中以白牝蛟为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首联“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以白牝蛟的生存环境为切入点,描述了它在田野间孤独求生的境遇,暗示了社会中某些人或事物被忽视、孤立的现实。其中,“稿三农”指田野,“一丛”则象征着微小而珍贵的生命或力量,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颔联“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运用拟人手法,将白牝蛟比作待嫁的女子,希望它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避免被随意展示或牺牲给他人。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反思,以及对权力滥用和不公的批判。
颈联“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描绘了白牝蛟面对恶劣环境时的挣扎与抗争。它如同在腥臭的井水中挣扎的微小生物,又如在严寒风雪中坚持的坚韧之物,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
尾联“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发出警示,告诫人们不要仅仅依赖于表面上的驯服与利用,最终会自食其果。同时,也借史臣记载雌龙之事,强调历史的公正与记忆的重要性,提醒后人不应忘记过去的教训。
整首诗通过对白牝蛟这一形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同情与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