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门外湖田

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

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

自此岁常登,不计大有书。

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

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

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

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

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江南地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官府赋税的沉重。诗人张侃通过对比湖田与商车的利弊,表达了对农民生计的关注和对官府政策的反思。

首句“越中官赋重,有田即追呼”,点明了越地(泛指江南地区)农民因官府赋税繁重而生活困苦的现实。接着,“小民生计薄,何以存妻孥”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维持家庭生计的艰难。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悲惨境遇。

“前贤念民切,潴水启鉴湖”两句,赞扬了古代先贤们为了解决百姓用水问题,开凿鉴湖,使得当地年年丰收,不再依赖记录丰年的大册。然而,“湖堙水渐涸,往往事耕锄”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鉴湖被填埋,水源枯竭,农民不得不重新回到耕作的劳作中,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禾根虽浸水,天秋翠平铺”描绘了即便在水淹的情况下,稻田依然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景象,但这种景象并不能持久。接下来,“后王主生育,讵肯馁一夫”表达了对后世统治者关注民生、确保百姓不致饥饿的期待。

最后,“尽说湖田好,大胜行商车。商车利纵博,巨涛与险涂。湖田若不熟,明年岂全无”通过对比湖田与商车的利弊,指出虽然湖田稳定可靠,但商车的利润空间更大,风险也更大。同时,诗人也提醒,如果湖田歉收,来年的粮食供应将成问题。整首诗通过这些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稳定性和社会公平性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娥江市

前回渡娥江,夜半呼舟行。

今回渡娥江,风迎晚潮平。

人心险于潮,潮头平于路。

娥心无古今,潮随渔篙渡。

形式: 古风

千秋观拜贺知章像

天清云捲幔,风定水开奁。

既知鉴湖阔,所取胡乃廉。

一曲期自足,千年名字馥。

我来拜遗像,端可激颓俗。

形式: 古风

游石笋

偶成石笋游,山色浸云表。

两轮天地阔,一览江湖小。

渴饮金沙泉,饥餐翠松苗。

邺公何许人,遥想好风标。

形式: 古风

郊外

县市已萧疏,何况在西郊。

浮云不成山,浊雨平浅坳。

纷纷占生殖,盖头一把茅。

钓鱼寻竹枝,明火采松梢。

翻成水墨画,极意竟难描。

移时反官舍,游僧初解包。

潜思目所寓,肯把声名抛。

试问耳聋许,终胜掉头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