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中书权直程沧洲

玉旨传宣夜直扉,制麻侵晓进呈归。

三槐龙影连青琐,千柳莺声度紫薇。

袖惹炉香飘雾霭,砚传盘露映旌旗。

承恩更赐金莲炬,犹胜清光太乙藜。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望的作品《呈中书权直程沧洲》,通过对夜间直宿中书省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官场生活的细节和皇帝的恩宠。首句“玉旨传宣夜直扉”写出了深夜里皇帝的命令传递,显示出宫廷的庄重与神秘。接着,“制麻侵晓进呈归”描述了官员清晨忙碌地处理政务后返回的场景。

“三槐龙影连青琐,千柳莺声度紫薇”运用象征手法,以三棵槐树(古代常用来比喻宰相)和紫薇花(象征皇城)的景象,烘托出中书省的威严与春意盎然,同时通过“莺声”传达出宁静祥和的气氛。

“袖惹炉香飘雾霭,砚传盘露映旌旗”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环境,炉香袅袅,砚水清凉,旗帜在晨露中显得格外鲜明,体现了官员们严谨的工作态度。

最后两句“承恩更赐金莲炬,犹胜清光太乙藜”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金莲炬象征着贵重的赏赐,比寻常照明的藜火更为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的欣喜和对仕途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典雅,意境优美,既描绘了官场生活,又寓含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金台泊舟

欲谋归去计,归去更匆匆。

王化何时北,江流日夜东。

片帆山共水,竟夕雨和风。

时事只如此,相催成老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重到都门效辘轳体

两年不作京华梦,重到湖山事已非。

柳外晚风寒食节,花间天气雨晴时。

阑干独凭莺飞去,帘幕低垂燕未归。

欲托焦桐理心事,满庭芳草又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高斋晚望

才是青山便卜邻,世情那得较纷纭。

露含远岫分为雨,烟起人家去作云。

柳色晴光扶槛入,莺声人语隔窗闻。

高斋独捲重帘坐,花落棋床日未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越山

吴越山分两岸青,遥遥帆影是西兴。

江花历乱如红雨,云树高低似画屏。

钱氏古乡迷鸟道,越王芳草上诸陵。

已知太乙临吴分,晓看祥乌夜看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