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范先生侏儒行

君不见侏儒长三尺,有钱可使粟可食。

虎豹天关深九重,直犯龙颜请恩泽。

方朔昂昂饥欲死,每一见之长叹息。

长叹息,将何如,东家之邱九尺躯,遍走天下无停车。

绝粮于陈逐于鲁,皇皇何用三千徒。

呜呼皇皇何用三千徒,吾宁饱死作侏儒。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没看见那矮子身高仅三尺,有了钱就能买到粮食吃。
老虎和豹子守卫的皇宫深邃如九重天,他直接冒犯龙颜只为求恩惠。
方朔饿得昂首挺胸,每当见到他都会深深叹息。
他长叹不已,又能如何?邻居的高大身躯,却四处流浪无处安身。
他在陈国断粮,在鲁国被驱逐,浩浩荡荡的三千随从有何用。
唉,浩浩荡荡的三千随从有何用?我宁愿饱死,也不愿做那矮小之人。

注释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粟:小米。
天关:皇宫的守卫。
九重:形容极深。
直犯:径直冒犯。
龙颜:皇帝的面容。
方朔:汉代的文学家。
昂昂:形容饥饿的样子。
东家:邻居。
邱:同‘丘’,指土堆。
绝粮:断粮。
逐于鲁:被赶出鲁国。
皇皇:形容众多。
三千徒:众多随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侏儒虽然身材矮小,但凭借财富和勇气,敢于直面权贵,向皇帝请求恩惠的故事。诗人以汉代名臣东方朔为原型,通过侏儒的形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的感慨。

"君不见侏儒长三尺,有钱可使粟可食",开篇点出侏儒虽小却能凭借财富享受生活。然而,"虎豹天关深九重,直犯龙颜请恩泽",他不畏强权,勇敢地向皇帝求情。接着,诗人提到东方朔般的困境:"方朔昂昂饥欲死,每一见之长叹息",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和无奈。

"东家之邱九尺躯,遍走天下无停车",与侏儒形成对比,展现出一个普通人的艰辛,即使身高正常,也难以改变命运。"绝粮于陈逐于鲁",进一步描述了他们的流离失所。最后,诗人发出感叹:"呜呼皇皇何用三千徒,吾宁饱死作侏儒",表达了宁愿选择贫穷的侏儒生活,也不愿在艰难中挣扎求存的无奈情绪。

整首诗通过侏儒的遭遇,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和人们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味。

收录诗词(601)

郭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 籍贯:吉水
  • 生卒年: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

相关古诗词

春夜寒

春雨暗空杂春雪,闭门十日红炉绝。

寒压破衾夜悽恻,鼓角声酣千转侧。

苦竹萧萧茅屋欹,悬崖磔磔啼猿切。

苍桧拂风不自支,碧桃醉晓何由得。

吞声强起添牛衣,接迹不如投蚁穴。

立登霄汉奋长策,死填沟壑抱奇节。

奈何贫病相驱迫,少壮几时头欲白。

更阑山鬼瞰孤灯,火攻水战骨如折。

邻曲寻常疏往还,妻孥劬瘁忘梳栉。

谬算平生坐不耕,时危况复山河窄。

汗马白丁树功勋,儒冠俯仰无颜色。

读书忍作公孙谀,种菊愿依陶令宅。

志士百年慎语默,谁云出处轻如叶。

每想淮阴酬汉恩,但欲功名垂竹帛。

国士从来不易知,解衣推食宁为德。

悠悠今古谁知心,慷慨高歌唾壶缺。

君不见冻雀纥干栖一枝,彩凤昆丘翻六翮。

形式: 古风

题三顾草庐图

画史纷纷满天下,君之此图谁所画。

倚山茅屋野人居,门前何得将军马。

得非孔明卧隆中,坐令玄德来趋风。

十载烟尘战群虎,一朝云气随飞龙。

英雄契合人莫测,宛如鱼水欢相得。

抱膝长歌梁父吟,上马已无曹孟德。

三分割据功业成,用之惟在知人明。

千钧汉鼎悬三顾,丹青欲写空凝情。

呜呼河北二十四郡堕名城,君王不识颜真卿。

形式: 古风

母弃子同刘茂才赋

母弃子,子幼情可怜。子长母还去,为子宜思愆。

龙争虎斗事翻覆,宝玦王孙捐骨肉。

十年母子安茅屋,菽水真情无不足。

奈何一朝辞故帏,子也恸哭牵母衣。

母今弃儿不敢怨,父在深恩母当念。

母如不闻竟不留,黄昏门掩青灯愁。

负米归来饮残泣,他家儿女何绸缪。

噫嘘嚱,迩来万事足悲咤,负德辜恩满天下。

丈夫尽为温饱谋,妇人何得毋重嫁。

形式: 古风

题欧阳先生段君墓志铭后

翰林欧阳公,文章满天下。

段君墓碑亲手题,美玉精金动高价。

雄词传世发幽光,奇气腾空照长夜。

段君有子渥洼马,荣亲何待为卿亚。

白云山空心共飞,宰树雨寒泪盈把。

嗟我邑子栖林野,白鹭青原遍儒雅。

今晨始得读君碑,才名岂是寻常者。

钟鼓清时金谷园,衣冠前辈洛阳社。

人间万事力可为,子孙振耀古来寡。

君家旧德今见之,复使乡邦共悲咤。

何时却得拜君坟,临风絮酒哀悰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