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弃子同刘茂才赋

母弃子,子幼情可怜。子长母还去,为子宜思愆。

龙争虎斗事翻覆,宝玦王孙捐骨肉。

十年母子安茅屋,菽水真情无不足。

奈何一朝辞故帏,子也恸哭牵母衣。

母今弃儿不敢怨,父在深恩母当念。

母如不闻竟不留,黄昏门掩青灯愁。

负米归来饮残泣,他家儿女何绸缪。

噫嘘嚱,迩来万事足悲咤,负德辜恩满天下。

丈夫尽为温饱谋,妇人何得毋重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母亲抛弃年幼孩子的悲剧场景,表达了对母爱缺失的深深感慨。诗人首先描述了孩子在失去母亲后的孤独和无助,暗示了母亲的决定对孩子情感的巨大打击。接着,通过"龙争虎斗事翻覆",暗示社会动荡不安,可能加剧了家庭的困境。

"宝玦王孙捐骨肉"一句,可能是指为了某种原因(如家族荣誉或生存),母亲不得不舍弃孩子,这让人感到痛心。然而,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母子之间朴素的亲情依然存在,"十年母子安茅屋,菽水真情无不足"体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感情。

然而,母亲的离去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无法忽视的,"子也恸哭牵母衣"展现了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和挽留。诗人劝诫母亲,即使离开,也应该挂念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提醒读者,父亲的恩情不可忘,母爱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最后,诗人感叹世事多艰,人们往往只顾自身温饱,而忽视了对家庭的责任,甚至可能导致妇女再婚,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揭示了家庭伦理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具有强烈的道德警示意味。

收录诗词(601)

郭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 籍贯:吉水
  • 生卒年: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

相关古诗词

题欧阳先生段君墓志铭后

翰林欧阳公,文章满天下。

段君墓碑亲手题,美玉精金动高价。

雄词传世发幽光,奇气腾空照长夜。

段君有子渥洼马,荣亲何待为卿亚。

白云山空心共飞,宰树雨寒泪盈把。

嗟我邑子栖林野,白鹭青原遍儒雅。

今晨始得读君碑,才名岂是寻常者。

钟鼓清时金谷园,衣冠前辈洛阳社。

人间万事力可为,子孙振耀古来寡。

君家旧德今见之,复使乡邦共悲咤。

何时却得拜君坟,临风絮酒哀悰写。

形式: 古风

题罗子澄所藏乃父晋仲文学桂林图

我观桂林图,喜极翻长吁。

江山城郭不盈幅,恍若经行千里馀。

宦游往岁罗文学,此图正为思亲作。

戏綵魂飞白鹭洲,望云肠断楚王阁。

自从南北吹战尘,边鸿不到江鱼沈。

有子芳年滞乡国,长日揽图思桂林。

父在桂林独思母,子今思父更愁苦。

太平干禄为亲荣,今日官高渺何许。

还君此图神凛然,忠臣孝子无后先。

一家骨肉眼前好,百岁功名纸上传。

君不见太真来作南洲客,秃衿老泪伤头白。

形式: 古风

龙伯渊席上和周子谅长歌兼呈诸君子

伯夷登西山,鲁连蹈东海。

烈士怀苦心,海枯石烂终无改。

萧萧华发吹秋霜,夜煮白石充饥肠。

人情俯仰今异昔,惟有青山似故乡。

桐江江上一携手,公子华筵谁不有?

赋笔每惭崔颢诗,持杯愿饮茅容酒。

银烛花高照座空,笑谈颇有前贤风。

好怀倾写向谁是,或执蝘蜓嘲神龙。

老我疏狂眼常白,欲麾冻蝇清几格。

不须浪说管鲍交,眼中谁有真颜色。

百年聚散如抟沙,东风燕子还西家。

群仙天上撷飞霞,君归好醉琼林花。

形式: 古风

送王医

东风吹树千钧力,怒势呼号两相敌。

回飙萧飒入霜林,败叶纷披散无迹。

老夫倚杖长叹息,百年三万六千日。

庄生齐物物不齐,谁铸红颜等金石。

王君笑我何太痴,太极初分有伸屈。

天根月窟窥端倪,灵台天迥丹光溢。

奈何寸地攒千兵,朝似瓠肥暮如腊。

自非一气回孤根,宇宙几何皆鬼蜮。

乃知燮理藉登庸,疮痍变作讴歌入。

感君此言足才识,知君用心渺难及。

君不见长生之药蓬莱多,从君归去君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