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四)子姜

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

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四)子姜》。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文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子姜”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首句“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以姜云(姜的云纹图案,常用于装饰)比喻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指出这些负面言论能够损害人心,接着提出疑问,这样的诽谤应该由谁来澄清或洗清。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含深意,引人思考。

接下来的“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呼吁人们讨论如何清除社会中的污垢和不正之风,希望神明能见证并引导人们走向光明。这里,“去秽功”不仅指去除物质上的污秽,更深层地指向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净化,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重建的深切关注和美好愿景。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刻,通过姜云这一形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朱熹在文学创作中融合理学思想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五)茭笋

寒茭翳秋塘,风叶自长短。

刳心一饱馀,并得床敷软。

形式: 五言绝句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六)南芥

黄龙记昔游,园客有佳遗。

不谓洛生吟,辍餐时拥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七)?菜

小草有贞性,托根寒涧幽。

懦夫曾一嘬,感愤不能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八)木耳

蔬肠久自安,异味非所?。树耳黑垂聃,登盘今亦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