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池

池割屋下田,水从檐上来。

中有白莲花,凭空起瑶台。

相看过一夏,秋来更争开。

未便就衰歇,此花真吾侪。

池畔列稚柳,冗密蛛丝排。

瓜藤杂蒿蔚,亦复藏蛇蛙。

莲心虽水言,未免嫌污莱。

为费半日力,细与亲刊裁。

忽然满眼光,鲜净不可揩。

乃知清贵品,故以删刷佳。

上有两弓地,年年种蔬鲑。

欲著小茅亭,于此悬诗牌。

衬点好意境,得闲即构哉。

天意似怂勇,宅西出古梅。

久岁没荆棘,牧童告我才。

拟俟放花时,移向池边栽。

又蓄数盆兰,安置颇未谐。

待我亭成时,同来伴樽罍。

山人素了了,此意岂复騃。

小住便佳耳,百年非我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刷池》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池塘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的四季变换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池割屋下田,水从檐上来”描绘了池塘如同屋下的田野,水从屋檐滴落汇聚成池的情景,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中有白莲花,凭空起瑶台”一句,将池中的白莲花比作空中瑶台,不仅突出了莲花的高洁与美丽,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相看过一夏,秋来更争开”描述了莲花在夏季盛开,到了秋季依然竞相开放,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接下来,“未便就衰歇,此花真吾侪”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自比为莲花,流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诗中还描写了池塘周边的环境:“池畔列稚柳,冗密蛛丝排。瓜藤杂蒿蔚,亦复藏蛇蛙。”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池塘生态的丰富多样,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莲心虽水言,未免嫌污莱。为费半日力,细与亲刊裁。”这一段则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品质的深刻理解,认为莲花即使生长在水中,也不失其高洁,值得人们细心呵护。

最后,“忽然满眼光,鲜净不可揩。乃知清贵品,故以删刷佳。”诗人感慨于莲花的清新脱俗,认为这是自然赋予的珍贵品质,应当珍惜并加以提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溪上水碓成

贫家一举动,终始靡不难。

区区水碓耳,匝月功始完。

馀岂好多事,在昔多所艰。

赤脚老丑婢,媻姗聋且顽。

遣之事舂簸,炊或不给焉。

有时得母助,乃始足一餐。

无已作此举,令水为舂人。

内顾无竹木,未免乞比邻。

稽迟到兹日,始已事而竣。

狭巷清且驶,白石周四垣。

回回外板斡,苏苏云子翻。

佣者相顾喜,贺我舂百年。

嗟我佃耕此,瘠确缘溪干。

年丰不偿苦,足得十大盆。

安能尽碓力,碓成殊养閒。

苦心顾为此,亦觉笑旁观。

世事那计尽,感慨系斯篇。

形式: 古风

早起

昧明更底逼,安卧良独难。

怕待来年想,仍将去日看。

孤心时入静,瘦骨早惊寒。

有福惭诸弟,红窗自睡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才儿生去年四月十六,少四十日一岁而殇,埋之栀冈麓

木皮五片付山根,左袒三号怆暮云。

昨朝此刻怀中物,回首黄泥斗大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晚兴

写毕黄庭册,归从道士家。

晚风亭子上,闲看白莲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