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漫兴十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战乱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景象和个人感受。首句“吴地方千里”,展现了广阔的土地,然而接下来的“齐民总荷戈”则揭示了人民被迫拿起武器,全民皆兵的悲壮画面。诗人感慨“人生无可奈,天运竟如何”,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战争残酷的无奈。
“米市黄金贱,沙场白骨多”两句,通过对比市场上的米价低廉和战场上士兵的牺牲,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和生命的宝贵。最后,“故山时一望,老眼泪悬河”描绘了诗人年迈之时,只能遥望故乡,心中充满思乡之情和对战乱的哀痛,泪水如江河般滚滚而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反映了战乱年代民生疾苦和个人的无奈与悲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