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思念之情萦绕在建业城,想要前往那长江的深处。
日日夜夜眺望京口方向,烟波浩渺让人心中充满忧虑。
心神向往着茅山的洞穴,目光所及尽是枫林的红火。
再也见不到那颗少微星,岁月如霜,夜晚的吟唱更显寂寥。

注释

所思:思念之情。
建业:古代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大江:指长江。
深:形容江水或思绪深远。
日夕:早晚。
京口:古代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古称。
烟波:形容江面雾气弥漫。
愁:使人心情忧郁。
茅山洞:茅山的山洞,可能指道教名胜茅山。
枫树林:秋季枫叶变红的森林,象征远方和诗意。
少微星: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象征远方或贤人。
星霜:星移斗转,代指时光流逝。
劳:劳累,此处指因思念而苦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地的深切怀念和不舍。诗人心中所思之建业,即今南京一带,是六朝古都,历来文人墨客留恋之地。诗人渴望乘舟至大江深处,或许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慰。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每到日落时分,都会凝视着遥远的京口,那里的烟波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这里的“愁”字蕴含了深沉的情感,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精神上的飞扬和目光所及之处的自然美景。茅山即今江苏省的茅山,是道教名山,一向以灵秀著称;枫树林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风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他的心境超脱而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少微星是中国古代星官名之一,位于北斗七星之南,常被用来指示方向。在这里,它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由于遥远而不见,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之远和孤独。夜晚的寒霜,星空下的吟咏,更深化了这种哀愁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地的深切怀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常有的游子怀乡、贬官失意的情绪。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晚春卧病寄张八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径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形式: 古风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形式: 古风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