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衡甫中丞属题傅青主书卷

几动应知事将至,世乱何人能负气。

霜红遗集忽重刊,相感无端岂天意。

太原节署三年序,学术人心郁深慨。

空将节义比斯人,竟作遗民有馀愧。

傅山垂老见太平,天下汹汹顷谁赖?

所忧邪说势未止,岁月蹉跎不堪待。

安知冥冥留公等,仅博狂歌资一快。

清谈如坐不夜庵,短卷摩挲黯相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郑孝胥的作品,他以中丞丁衡甫的请求为题,评述了傅青主(傅山)的书法作品及其背后的时代意义。首句“几动应知事将至”暗示着傅山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变迁预兆。接着,“世乱何人能负气”表达了对乱世中坚守气节之人的敬佩。

“霜红遗集忽重刊”提到傅山的遗作得以重新出版,诗人感慨万千,认为这种巧合并非天意安排。“太原节署三年序”可能指的是傅山在地方官署的经历,诗人借此抒发学术界压抑的情感和对傅山高尚节操的赞美。

“空将节义比斯人,竟作遗民有馀愧”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遗民的自省,以及对傅山那种超越时代困境的崇高品质的钦佩。“傅山垂老见太平,天下汹汹顷谁赖?”则揭示了傅山晚年虽见社会动荡,但仍期待天下太平的心情。

“所忧邪说势未止,岁月蹉跎不堪待”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担心错误言论会继续蔓延,而时间流逝,令人无奈。“安知冥冥留公等,仅博狂歌资一快”暗含对傅山等人坚守道义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逆境中找到片刻的解脱。

最后两句“清谈如坐不夜庵,短卷摩挲黯相对”,描绘出诗人与傅山书法作品相对时的沉思与感慨,仿佛在静夜中进行深沉的对话,充满了敬仰与共鸣之情。整首诗通过傅山的书卷,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的忧虑。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劳玉初劳山归去来图

入山迹易穷,意不若入海。

连峰上触天,此去通真宰。

我过劳山湾,惊浪没其趾。

朝霞弄黛色,万变作奇采。

刺船久在望,竟莫窥首尾。

来游欠登顶,惘惘如有待。

山灵刘公孙,危行俗所骇。

曰归真殉道,异国友善士。

依山更讲学,欲使众知礼。

相逢讶焉往,图卷表微旨。

大义犹未明,世难何时已。

愿从劳劳山,蹈海觅不死。

形式: 古风

唐元素同年属题湖山招阴图卷

涉江真畸人,山水兴不浅。

筑庵傍林舍,宿愿久未践。

偶然获此卷,失笑颇自遣。

居然洞庭西,缥缈窥叠巘。

乱作今五年,歇浦等潜遁。

湖山嗟被污,欲往空馀愤。

卷中乾净土,寄意固已远。

画人辛至乙,巧合事犹罕。

我生实胥门,羁吴亦忘返。

何时结夫子,聊作寻梅伴。

所忧名为累,姓字端可变。

身阴焉用文,相视应一泫。

形式: 古风

李审言望庐图

缘爱生哀事亦微,故人义重独歔欷。

还思久客归来味,此日归来未是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答鸿鹭汀同年(其一)

不辰正有逢天恨,一读君诗更黯然。

敢道朝廷用人晚,坐看陵谷入残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