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宗阳梅花全韵诗集

骚经比兴殆无遗,何独于梅靳一辞。

从逊以来方有句,到逋而后愈难诗。

形容虽巧迹之浅,吟状愈多天者漓。

独在孤山孤绝处,定交惟有雪相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骚经》中的比兴手法几乎无所遗漏,为何唯独对梅花吝惜只有一句赞美。
自从逊朝开始才有佳句出现,到了逋人之后诗歌创作更加艰难。
虽然描绘得巧妙,但痕迹尚浅,吟咏的状态却更显天成自然。
梅花独自盛开在孤山那孤独的地方,它的知己唯有白雪。

注释

骚经:指《楚辞·离骚》一类富有比兴象征的文学作品。
比兴: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以比喻、象征寄托情感。
逊:这里指逊朝,具体朝代不明,但暗示历史时期。
逋:逋人,可能是诗人提到的历史人物,以其名字代指那个时期的诗人。
形容:描绘、刻画。
迹之浅:指创作痕迹明显,不够自然。
吟状:吟诵的状态。
天者漓:指自然流畅,仿佛出自天性。
孤山:杭州西湖的一座著名山峰,与梅花有深厚的文化联系。
雪:象征纯洁,与梅花的品格相符。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义山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收录于陈宗阳编撰的《梅花全韵诗集》中。诗人通过对比兴骚经和梅花诗歌的探讨,表达了自己对于梅花主题的独特情感和深刻见解。

首句“骚经比兴殆无遗”指的是骚体诗歌在比兴手法上的丰富多样,几乎无所不包。紧接着,“何独于梅靳一辞”则表明梅花主题似乎被单独对待,显得与众不同。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基调,即探讨梅花作为文学创作中的特殊存在。

“从逊以来方有句”和“到逋而后愈难诗”是说自古以来,对于梅花的描写并不多见,到了某个时期之后,关于梅花的诗歌更是寥寥可数。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梅花主题在文学史上的认识,以及这种主题的珍贵和独特性。

“形容虽巧迹之浅”指的是虽然描写梅花的手法巧妙,但实际上留下的痕迹却很浅薄。紧接着,“吟状愈多天者漓”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深刻描绘梅花之美的高境界文学创作的赞赏。

最后两句“独在孤山孤绝处,定交惟有雪相知”是说诗人在一个孤寂的山中,与梅花为伴,只有飘落的雪花能与之心灵相通。这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洁情怀。

总体来看,王义山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梅花主题深刻的理解和个人独到的文学鉴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纯粹、高雅文学创作的追求。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题郑氏义门

说到义时须割截,如何气象得浑全。

合非真合皆人者,生与俱生有性焉。

友是弟兄常底事,仁于父子本然天。

大书忍字果何意,便觉流于矫揉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黄高士雪月集

冰作丰姿水作神,群仙境界里诗人。

敲从竹起韵不俗,吟到梅来相逼真。

无己许令参后社,庭坚端的是前身。

有时石鼎堪联句,还许平分坐上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僧南浦诗卷

齐己诸人壳已蝉,不传诗印又多年。

水萍粘瓦终无用,风絮沾泥不是禅。

谁识咸酸居味外,要追风雅到删前。

读师句法真家数,拂拂松阴响涧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邓可欺

萌一欺心理便亏,久之天定胜人为。

买臣负担行吟日,韩信低头出胯时。

自怯终于强者弱,不争是乃胜之基。

彼来欺我自欺耳,只要我心无自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