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门透法身,法身何许人。
雁回沙塞北,鹦鹉慕西秦。
这首诗名为《颂》,是宋代僧人释智同的作品。诗中以云门透法身为引子,探讨了佛法中的核心概念——法身。"云门透法身"可能指的是通过禅宗的云门宗领悟到超越世俗的佛性本质。"法身何许人"则暗示了法身并非具体的人,而是指宇宙真理或内在自性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句"雁回沙塞北,鹦鹉慕西秦"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大雁南飞至沙塞北归,象征着修行者的回归与超脱;而鹦鹉对西秦(古代地名,今陕西一带)的向往,可能寓意着对外在世界的执着和对佛法中心地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物抒怀,表达了对佛法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不详
从来打鼓弄琵琶,须是相逢两会家。
佩玉鸣鸾歌舞罢,门前依旧夕阳斜。
闻名见面不须论,枉到防风县外村。
强半春光烟雨里,分明闭却柏山门。
烹金炉冷岁华更,此地曾经借路行。
潮满沙头起寒雁,葛藤芽孽又重生。
老气如虹久屈蟠,把茅容易入深山。
长庚未话先肠断,冷债如今要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