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山下泊船怀别润州杲上人

画图行李是随缘,立别江头雨霁天。

铁瓮独归三月寺,铜瓶轻挂两潮船。

吟焚篆籀香初竭,老拥云霞衲已穿。

昨夜西梁山下月,为师怀想几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画画的行李随意而行,我们在江边雨后天晴时分别。
独自回到铁瓮寺已经是三月,铜瓶轻挂在往返潮汐的船只上。
吟诵古文香火燃尽,我穿着破旧的僧袍已经磨损。
昨晚在西梁山下,望着那轮明月,我思念你的心情多么凄凉。

注释

行李:随身携带的物品。
立别:站着告别。
雨霁:雨过天晴。
铁瓮:指寺庙名,可能因形状像铁瓮而得名。
三月寺:春季的寺庙。
铜瓶:装香油或水的容器。
潮船:来往于潮汐间的船只。
篆籀:古代的文字。
香初竭:香火刚燃尽。
云霞衲:僧人的僧袍。
西梁山:地名。
怀想:怀念,想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逋在西梁山下泊船与友人杲上人离别的情景。首句"画图行李是随缘"表达了诗人对此次行程的随意和随性,暗示旅途并非刻意安排,而是顺应机缘。"立别江头雨霁天"则通过雨后天晴的景象,渲染出离别的清新氛围。

第二句"铁瓮独归三月寺"中的"铁瓮"可能指的是润州的名胜,诗人独自归去三月寺,流露出淡淡的孤寂。"铜瓶轻挂两潮船"进一步描绘了船上的细节,铜瓶轻盈地悬挂在船上,似乎象征着诗人的心情虽然沉重,但外表仍保持平静。

"吟焚篆籀香初竭"写诗人临别之际,焚烧篆书字体的香料,香气渐渐消散,寓言着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不舍。"老拥云霞衲已穿"则描绘了诗人的僧侣身份,身披云霞色的僧袍,显示出他的修行生活。

最后两句"昨夜西梁山下月,为师怀想几凄然"直抒胸臆,诗人回忆昨晚在西梁山下与杲上人的离别,月光下的思念之情显得尤为凄凉。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哀愁。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西湖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西湖舟中值雪

浩荡弥空阔,霏霏接水濆。

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

冻轸间清泛,温炉接薄薰。

悠然咏招隐,何许叹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

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写望

天竺横分景色宽,孤山背后泊船看。

林藏野路秋偏静,水映渔家晚自寒。

拂拂烟云初淡荡,萧萧芦苇半衰残。

舂锄数点谁惊起,书破晴云粉字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