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老矣孤踪,贤哉二妙,谈经高锁云关。

不道清时,搜材直到深山。

论交有道兼情好,奈霎时、分散无端。

最伤心,忽卷诗书,一棹江湾。吟笺自写辛酸。

挑起和歌凄咽,迭奏哀弹。

触拨离襟,令余衰泪潸潸。

鸾皇岂是樊篱鸟,趁未飞、振刷翎翰。

但相期,指日扶摇,并列仙班。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由清代诗人王时翔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位年迈者与两位智者的相遇与别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开篇“老矣孤踪,贤哉二妙”,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年岁已高,形单影只的生活状态,同时对与两位智者的相遇表示了赞叹。接下来,“谈经高锁云关”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这两位智者在高处谈论经义的情景,仿佛与世隔绝,隐居于云端之中,暗示着他们的智慧与超脱。

“不道清时,搜材直到深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两位智者的求知精神,他们不畏艰难,深入山林,寻找知识的宝藏。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

“论交有道兼情好,奈霎时、分散无端”表达了诗人对与这两位智者短暂相聚后又不得不分别的无奈与伤感。这种相聚与离别的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感慨。

“最伤心,忽卷诗书,一棹江湾”中,“忽卷诗书”象征着知识的暂时中断,“一棹江湾”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友情的珍视,以及失去后的痛苦。

“吟笺自写辛酸”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楚,通过书写来排解心中的忧愁。接下来的几句“挑起和歌凄咽,迭奏哀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哀伤之情,音乐成为了他情感宣泄的出口。

“触拨离襟,令余衰泪潸潸”则直接描述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泪水,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悲伤。最后,“鸾皇岂是樊篱鸟,趁未飞、振刷翎翰”一句,诗人以鸾凤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被束缚,但仍渴望自由飞翔的心愿。“但相期,指日扶摇,并列仙班”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与这两位智者并肩,共同达到理想的境界。

整体而言,《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知识、友情以及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伤感。

收录诗词(225)

王时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

人似玉。斜坐小屏山曲。病颤歌声花气促。

更谁教喷竹。各向众中称独。欲买千金未足。

一点文人心感触。赛明珠百斛。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蕃女怨

碧桃花下相送后。知是谁瘦。锦笺书,罗带泪。

两边难寄。恹恹心地立东风。暮寒中。

形式: 词牌: 蕃女怨

乌夜啼

斜月斜风庭院,轻寒轻暖时光。

闲行踏遍空阶藓,暗忆杜秋娘。

一霎吹兰低语,柳金梨雪花房。

乳莺啼破东阑,梦尽勾换凄凉。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押[阳]韵

侍香金童

湖石苔青,携手墙阴滑。记细检、垂丝簪腻发。

别了匆匆春欲歇。花信蔷薇,单衣三月。

料南园、一架红酣应乱发。负绣阁、佳期须罚。

风月恹恹支病骨,倚醉孤眠,梦寻罗袜。

形式: 词牌: 侍香金童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