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即事》。诗中以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遗忘为主题,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昨日历历忆,前月渐渐忘”描绘了时间的推移,昨天的事情还清晰记得,而上个月的记忆则逐渐模糊。接着,“一年尚彷佛,十年率渺茫”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一年的事情还能大致记得,但十年过去后,记忆就变得模糊不清。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脆弱。
“积此十为百,三万六千场”则是对时间累积的描述,将十年的时间量化为一百个年份,以及三万六千次的场合或经历,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生活的丰富。然而,“飘忽例犹昔,幻非何况常”指出这些经历如同梦幻泡影,即使在过去看似真实,现在回想起来也显得虚幻不实。
“了当去忧戚,行乐爱景光”表达了诗人面对时间流逝和记忆遗忘的态度,认为应该放下忧愁,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瞬间。最后,“乐又不可极,职思在陶唐”则暗示了人生的快乐虽好,却难以达到极致,而作为君主(“职思在陶唐”中的“陶唐”可能暗指古代的理想社会),他还有更多的责任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间、记忆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