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入古北口》。诗中描绘了作者进入古北口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曲折盘塞山,长城遥在目”描绘了蜿蜒的山脉与远处隐约可见的长城,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接着,“昨记古长城,传名自我独”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城历史的追忆,以及对自己能亲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地险本邱陵,讵事远舂筑”两句,诗人赞美了长城所在之地的险峻地形,同时也对古代人民为了防御而进行的远距离建筑工作表示了敬意。接下来,“徒资后人议,那胜前人躅”则表达了对前人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情,认为后人的议论无法与前人的足迹相比。
“蒐狩返翠华,深秋转暄淑”描绘了深秋时节,翠绿的山色与温暖的阳光交织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纳稼圃积黄,连村树馀绿”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黄色的稻田与绿色的树木相映成趣,展现出乡村的繁荣与生机。
最后,“未尽熙老幼,岂免劳臣仆”表达了对老幼皆欢、人人参与的和谐社会景象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劳役的不可避免。最后一句“入关诵古语,愔愔式金玉”则以入关时诵读古语,内心平静如金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