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其一)

禾黍离离满故墟,更堪黄幄尽南居。

华风扫地真阳九,胡焰薰天亦闰馀。

寒浪愤吞千古恨,断厓腥染几行书。

哀歌一曲慈元下,当日雍门恐未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厓山(其一)》是明代诗人陈文辅所作,通过“禾黍离离满故墟”开篇,描绘了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感慨。接着,“更堪黄幄尽南居”,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变迁与人去楼空的凄凉。

“华风扫地真阳九,胡焰薰天亦闰馀。”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华风”与“胡焰”相对比,前者象征着文明与繁荣,后者则代表了侵略与破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文明与野蛮冲突的深刻反思。

“寒浪愤吞千古恨,断厓腥染几行书。”这里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情感,用“寒浪”和“断厓”象征历史的无情与残酷,而“千古恨”和“几行书”则寄托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沉哀思。

最后,“哀歌一曲慈元下,当日雍门恐未如。”诗人以哀歌结束,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悼与对未来的期盼,暗示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仍能发出悲壮的歌声,如同古代琴师雍门詹的演奏,激励人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2)

陈文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山(其二)

伤心国步艰难际,安得中兴似少康。

海寓徒闻频击楫,宸居无复更垂裳。

尘蒙凤辇应难洗,风折龙旗不解扬。

胡虏只今何处在,厓山千古自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董宗辅

东江去悠悠,送子孤行舟。

舟行复几时,江乡生远愁。

海水无定影,萍踪忽飘浮。

虽非千里别,出门成久游。

采采芙蓉花,欲寄无轻邮。

念昔携手好,中情郁绸缪。

商歌寄逸响,素琴鸣芳洲。

如何旷高躅,杳若隔山丘。

驰情托缄素,日暮风飕飕。

无由慰离索,一雁横高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濂泉寺观瀑

策杖东山下,微风驱积烟。

言采九节浦,行行古涧前。

沿流入深谷,飞瀑泻云天。

众壑分洪流,下有大乘禅。

高人自来往,所乐非徒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蒲涧晓望

鹤语长天晓,扶筇出翠微。

山高见日早,地僻到人稀。

薜荔寒垂露,菖蒲绿上衣。

下方烟渐起,吹不到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