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听笛图

寿王妃弄宁王笛,对面三郎背老伶。

却恨马嵬西去路,无人吹出雨霖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明皇听笛图》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明皇李隆基与宁王李宪之间的互动场景,以及背后蕴含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

首句“寿王妃弄宁王笛”,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宫廷乐师在寿王妃的引导下,为宁王演奏笛声的画面。寿王妃作为女性角色,其身份和地位暗示了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而宁王作为李隆基的弟弟,其音乐才能和与兄长的关系也在此得到了展现。

次句“对面三郎背老伶”,则将视角转向了唐明皇李隆基。他背对着年老的乐师,面对着宁王,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李隆基对音乐的专注,也暗示了他对权力和家族情感的复杂心理状态。这里的“三郎”是对李隆基的称呼,进一步强化了人物的身份感。

后两句“却恨马嵬西去路,无人吹出雨霖铃”,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马嵬坡之变是唐明皇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性事件。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遗憾,同时也暗含了对失去的亲情和爱情的怀念。雨霖铃,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这里借以象征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不仅展现了艺术之美,也反映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复杂,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通老移居图

忆昔移居诗,在集篇篇好。

就中语奇绝,最是涉与岛。

谁欤作此图,题以杨通老。

行行四五人,长短各有荷。

瓢者帽且髯,席者头不裹。

或牧而尚髫,或负而似跛。

孟光衣颇宽,灵照袖亦拖。

一儿解持箠,一儿才剪箠。

处士独跨驴,牛乃背其媪。

彼羊驱于前,彼猫肩于左。

琴二荻篮双,生计亦甚夥。

应嫌俗子知,必住深山可。

低眉得何句,手卷岂其稿。

若逢李十二,定复歌饭颗。

薏苡或招谗,胡椒能惹祸。

君子哉若人,万物备于我。

形式: 古风

石鼎联句图

画意不画形,形胜意不足。

正如九方皋,相马不相肉。

此笔谁为之,缫藉以锦玉。

一几共三人,弥明喜师服。

赓酬夜何其,漏箭在银烛。

谁如豕腹胀,谁作龙头缩。

始胡为颉颃,末胡为屈伏。

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

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

奓户问童奴,晓云凄古木。

质之昌黎篇,段段皆实录。

用意岂不精,或者疑近俗。

我闻文章家,同工而异曲。

或如骏历险,千里在一蹙。

或寸步不遗,句句必连属。

在诗则乐天,在文则永叔。

画品恐亦然,愿言宝此轴。

毋使叹巧心,受嗤于拙目。

形式: 古风

题江贯道山水四言

远山丛丛,远树濛濛。咫尺万里,江行其中。

短长何岸,高低何峰。彼坻彼洔,彼瀑彼洪。

晴岚乍豁,烟霭葱笼。或断或属,且淡且浓。

尔崒奚寺,尔盘奚宫。或垣阴翳,或梁嵌空。

有吠者厖,有樵者翁。危樯落碇,短棹掀蓬。

往来异趣,寂动殊容。羃翠其庭,岂非卢鸿。

略彴而渡,岂非龟蒙。昔我经行,云山万重。

若淮南北,与江西东。亦蓑而雨,亦帽而风。

乃今追惟,梦境相从。及此开卷,恍然昔同。

谁居作者,造化论功。淹总其裔,熙成是宗。

声闻九陛,既召而终。谓彼树白,谶其身穷。

其然岂然,讯之天公。此名穹壤,畴曰不逢。

形式: 四言诗

题达磨渡芦图

白头浪中碧眼胡,赤脚笑踏雁衔芦。

太平寺主不知我,观音后身谁诳渠。

是身如幻本来空,偶然游戏非神通。

当年涉海向震旦,扁舟本与商胡同。

君不见壶丘弟子御风飞,犹有所待周笑之。

又不见横抛锡杖渡水僧,回瞻黄檗称大乘。

此胡法器更奇在,何曾以此为圣解。

萧郎不悟义不留,却要时人略惊怪。

异时埋骨寄熊耳,万里西归提只履。

忽从葱岭遇宋云,雅意依然今日是。

此图谁笔面如活,客来却咏凌波袜。

若将底事比渠侬,老胡暗中定羞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