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其三)奠瓒用《瑞木》

木符启瑞,著象成文。于昭大号,协应明君。

灵命有属,鸿禧洞分。歌以升荐,休嘉洽闻。

形式: 四言诗 押[文]韵

翻译

木符象征吉祥,显现为文字。显扬伟大的名号,与明君相应合宜。
神灵的旨意归属于特定之人,宏大的福运分明划分。以此歌颂提升献祭,美好的声誉广为流传。

注释

木符:象征吉祥的符号或图腾。
瑞:吉祥、好运。
著象成文:显现为具体的形象或文字形式。
昭:明显、显扬。
大号:伟大的名号或尊称。
协应:相配合,响应。
明君:贤明的君主。
灵命:神灵的旨意或命运。
鸿禧:极大的福气或喜庆。
洞分:分明地分配或归属。
升荐:提升献祭,向上献供。
休嘉:美好的赞誉或善举。
洽闻:广泛流传的好名声。

鉴赏

这段诗文是宋代的一首朝会歌辞,用于朝廷的祭祀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礼仪文化和宗教信仰。其中,“木符启瑞”表明通过木制的符节来预示吉祥的到来;“著象成文”则是指将这些吉祥的征兆记录下来,使之成为典章文案。"于昭大号,协应明君"显示了诗中的活动是在皇帝的明确号令下进行,与皇上的意志相符。

"灵命有属"可能是指祭祀活动中对祖先神灵的敬奉,他们被认为是拥有神性和权威的存在。"鸿禧洞分"则是说这些 祖先神灵之间的福泽和吉祥是普遍且深远的,能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最后两句“歌以升荐,休嘉洽闻”表达了通过歌颂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并希望这些美好的祝愿能够传递给天下人,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这份吉庆的氛围。整体来看,这段诗文展现了古代中国宫廷祭祀文化中的庄重与神圣,以及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对皇权和祖先崇拜的情感。

收录诗词(1566)

郊庙朝会歌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其四)又用《驯象》

嘉彼驯象,来归帝乡。南州毓质,中区效祥。

仁格巨兽,德柔遐荒。有感斯应,神化无方。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其八)顺祖室用《大宁》

元钟九千,生于仲吕。崇台九层,起于累土。

赫日之升,明夷为主。孝孙作帝,式由祖武。

形式: 四言诗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其二)皇帝行用《隆安》

工祝升阶,宾尸在位。祗达孝思,允修毖祀。

显相有仪,克恭乃事。俨恪其容,通此精意。

形式: 四言诗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其九)翼祖室用《大顺》

明明我祖,积德攸宜。肇继瓜瓞,将隆本支。

爰资庆绪,式昭帝基。于穆清庙,永洽重熙。

形式: 四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