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陈勉仲勉仲寄示诸公所和黄字韵诗轴且责其归重念匹夫怀璧之罪不敢靳因复和其韵反之

失梳蓬鬓结,欠洗垢衣黄。

我欲齐荣辱,谁能较短长。

贱贫犹不去,富贵慎无忘。

岂敢贪怀璧,春秋戒越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散乱的头发未经梳理,污垢的衣服也未洗净。
我想要平等看待荣辱,又有谁能比较它们的高低呢?
即使身处低贱贫穷,我也不会忘记,富贵时更要谨慎牢记。
我岂敢贪婪地持有美玉,时刻警惕着不要步越乡之人的后尘。

注释

失梳:散乱的。
蓬鬓:蓬松的头发。
结:纠结。
欠洗:未清洗。
垢衣:污垢的衣服。
黄:黄色(形容衣服的污渍)。
齐:平等对待。
荣辱:荣耀与耻辱。
较短长:比较高低。
贱贫:低贱贫穷。
去:离开。
富贵:富贵生活。
慎:谨慎。
贪怀璧:贪婪地持有美玉。
怀璧:怀揣美玉。
春秋:历史教训。
戒:警惕。
越乡:古代越国的边境,比喻边远地区或不好的榜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活的狼狈与内心的矛盾。"失梳蓬鬓结,欠洗垢衣黄"表达了诗人生活上的不修边幅和困顿,头发凌乱,衣服污渍,这是物质贫乏的写照。然而这种物质上的匮乏并未使诗人的精神产生颓废,相反,他有着对荣辱的追求和衡量,"我欲齐荣辱,谁能较短长"显示了诗人对于名誉和地位的渴望以及自我评估的深刻。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即贫富不忘初心。"贱贫犹不去,富贵慎无忘"意味着无论处于贫穷还是富贵,都应当保持本真,不应因境遇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最后一句"岂敢贪怀璧,春秋戒越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警醒。"怀璧"指的是古代某些官员佩带玉璧,以示其身份,这里代指贪图富贵;而"春秋"常用来比喻时光流转,"越乡"则是过错、失误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于个人行为的自省和对历史教训的警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追求,以及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酬周少隐赠行之什

我老无知独梦鱼,清风一枕午钟馀。

忽惊珠玉情相厚,便觉山林计不疏。

酒熟会看延客醉,诗成还复遣儿书。

何人竟得閒中趣,只恐无聊叹索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章序臣二首(其二)

老懒观梅喜见花,一枝聊复寄君家。

清香扑袂传春信,疏影摇窗借日华。

小小池塘从掩映,依依杨柳漫交加。

和羹风味今犹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酬章序臣二首(其一)

风梢摇落雪飞花,谁传江梅到我家。

曾把数枝分暗馥,要催群卉助光华。

高吟两绝那容继,胜赏双清蔑以加。

春不世情应委曲,十年留滞在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酬蕲春王宰公明

致身华贯属华年,顾我驽痾久不前。

醉被长官轻骂郑,懒从学子竞嘲边。

功名有日还三杰,诗酒何人继八仙。

才业似君真独步,文章政事尽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