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杂诗六首(其二)

暗开淮水平,远见孤城出。

出舟问舟子,遽对那能悉。

始闻庄生台,还想观鱼日。

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水面暗暗泛起涟漪,远方孤城若隐若现。
上船询问船夫,他却匆忙回答,详情难以详尽告知。
初次听说庄生台,忆起往昔观鱼的日子。
最终找到真正的隐居之地,鱼鸟相伴并非亲密无间。

注释

暗开:悄然显现。
淮水:淮河。
孤城:孤立的城市。
舟子:船夫。
遽对:急忙回答。
悉:详细。
庄生台:庄周梦蝶故事中的台子,可能象征隐居之处。
观鱼日:过去观赏鱼儿的日子。
真隐心:真正的隐居之心。
鱼鸟情非密:鱼鸟之间的相处并非亲密无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淮河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暗开淮水平”写出了淮河水静静地流淌,光线昏暗中水面开阔。接着,“远见孤城出”描绘远处一座孤独的城市逐渐显现,显现出空间的辽阔与城市的孤独。

诗人向舟子询问,但舟子的回答让他感到困惑,无法完全理解(“遽对那能悉”)。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始闻庄生台”),暗示自己也在追寻一种超然或哲理的境界。他回忆起过去观鱼的日子,可能是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还想观鱼日”)。

最后两句“果得真隐心,鱼鸟情非密”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与自然的鱼鸟相处,才能体验到那份无需多言的默契和内心的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淮河景色和典故,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愿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淮上杂诗六首(其一)

宿云未全敛,微雨入船疏。

问伴失前后,暝行随疾徐。

相亲沙上雁,自乐水中鱼。

亭午日光透,远分林际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淮阴

青环瘦铁缆,系在淮阴城。

水胫多长短,林枝有直横。

山夔一足走,妖鸟九头鸣。

韩信祠堂古,谁将胯下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淮阴侯

功既高天下,身何不自防。

已能成汉业,无复假齐王。

复耻哙为伍,安知吕所忘。

空名流未竭,淮水共汤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渐嘉楼望雨陪谢守

冒雨上城头,凄凄欲报秋。

云低密藏树,风急暗侵楼。

渐积荷珠重,新添沼鉴幽。

凭栏未能去,公自念民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