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中彝兄三首(其二)

我方缠世故,而已返于真。

亦岂异流俗,自难逢若人。

病多犹嗜学,客至不知贫。

毫发犹无愧,情钟骨肉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我已深陷世俗的纷扰,但内心回归了纯真。
我也并非与常人不同,只是难以遇到像他那样的人。
尽管疾病缠身,我还是热爱学习,有客人来访也不觉得贫穷。
即使微不足道,我仍毫无愧疚,因为亲情最是深重。

注释

我:自己。
方:已经。
缠:纠缠。
世故:世俗事务。
真:纯真。
亦:也。
岂:难道。
异:不同。
流俗:一般人。
若人:那样的人。
病:疾病。
多:多。
犹:仍然。
嗜:喜好。
学:学习。
客:客人。
至:到来。
不知:不觉。
贫:贫穷。
毫发:极其细微。
犹:还。
无愧:没有愧疚。
情:情感。
钟:专注。
骨肉亲:亲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哭中彝兄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痛之情。

“我方缠世故,而已返于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的点滴往事依然记忆犹新的情感,同时也表示了对于逝者的不舍与哀悼,认为逝者已经回归到了本真的状态。

“亦岂异流俗,自难逢若人。”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不舍,觉得在世间寻觅这样的人非常困难,流露出了对于逝者独特品质的赞美之情。

“病多犹嗜学,客至不知贫。” 这两句描绘出逝者的形象,即便是在多病的情况下,对于学习依旧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即使在客居他乡、不为人知的困境中,也从未改变过对知识的渴望。

“毫发犹无愧,情钟骨肉亲。”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逝者情感上的高度评价和个人品德的认可,即便是在微小如毫发的事情上,逝者也从未有过半点愧疚之心,同时,诗人的内心深处对于逝者的情感也是根深蒂固,与亲人骨肉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描绘和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与对逝者高洁品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中彝兄三首(其一)

涉世才知命,菱花鬓尚青。

天如憎善类,君又促馀龄。

病以忧虞积,和因学力形。

奚从觇慎密,闾里涕交零。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哭云泉俞君

踏雪相过似语离,岁俄在巳可胜悲。

买臣富贵天悭与,贾谊才名众误期。

奉养慈闱才有弟,流传家学更无儿。

羸骖偶跨身为累,稳骤雕鞍竟是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挽毕宰二首(其二)

极穷如自虑,笃养有馀欢。

动以古为法,事皆人所难。

凶奸多上寿,庸鄙或高官。

为喜才堪恃,丛深谢砌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读孙元京诗集

佐时犹幸识斯人,不尔终身憾不禁。

诗里重逢神骨峭,老来更觉语言深。

鬼吟似有声堪听,风过浑无迹可寻。

死去岂馀毫发恨,生前亲获遇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