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亭盖旧太守徐公禋所作传者谓公得庾岭梅移种于此故创斯亭余来相距未六十年曩日之梅已无复有感时追往因取野梅环植之仍赋二绝(其二)

种梅我始效徐公,已觉幽香鼻观通。

寄语后人无剪伐,要令凋郡识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我开始效仿徐公种植梅花,已经感觉到清幽的香气直透鼻息。
我告诉后来的人不要随意修剪,让它自然凋落,让人们能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注释

种梅:种植梅花。
始:开始。
效徐公:效仿徐公(古人,可能指擅长种梅者)。
幽香:清幽的香气。
鼻观通:香气直透鼻息。
寄语:告诉。
后人:后来的人。
无剪伐:不要修剪。
凋郡:自然凋落。
识春风:感知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种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后世的嘱咐,不要损害这些美好的梅花,让它们能够继续传递春天的信息。

“种梅我始效徐公”一句,说明诗人在种植梅花时受到了徐公的启发。徐公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爱好梅花的人物。而“我始效”则表明这是一种模仿和效法,是一种文学和生活上的追随。

“已觉幽香鼻观通”一句,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了诗人感受到了梅花的幽香,这里的“幽香”是指梅花清雅脱俗的香味,而“鼻观通”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香气已经充盈于心,让人的感官仿佛被净化和通透。

“寄语后人无剪伐”一句,诗人通过这句话向后来的人传递了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这些梅花能够得到保护,不要遭受任何损害。这里的“寄语”意味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叮嘱,而“无剪伐”则是具体的期望。

“要令凋郡识春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希望这些梅花能够继续生长,不仅仅是在形式上传递春天的信息,更在于让人们通过梅花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力的展现。这里的“要令”表明了一种坚定的意志,而“凋郡识春风”则是希望这些梅花能够成为认识春天来临的一个标志。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力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梅亭盖旧太守徐公禋所作传者谓公得庾岭梅移种于此故创斯亭余来相距未六十年曩日之梅已无复有感时追往因取野梅环植之仍赋二绝(其一)

已无庾岭旧时梅,但见梅亭向水开。

遐想风流犹彷佛,更将梅绕四檐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梅怨(其二)

我与梅花素有期,故应花怨我轻离。

巡檐索笑宁无日,少待归来酒作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梅怨(其一)

几年不见主人归,及见开时又别离。

若也有花无分赏,何如休种满园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移梅北隩和黄清表韵

自惭面目久尘埃,拟对冰姿一笑开。

闻道前村连夜发,岂辞健步远移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