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道中柬同行宋上木

漠漠黄河岸,荒荒落日风。

乡关雁影外,客路水声中。

吾道只如此,心期偶得同。

寂寥佳节近,忍负菊花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清河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漠漠黄河岸,荒荒落日风”以广阔的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苍茫的景象,黄河岸边一片辽阔,夕阳西下,微风吹拂,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丽的氛围。这里的“漠漠”和“荒荒”两词,分别形容了黄河岸线的广阔无垠和落日风的荒凉萧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乡关雁影外,客路水声中”则将视角转向内心,通过雁影和水声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旅途的孤独。雁影代表了迁徙与归家的渴望,而水声则象征着旅程的持续与不息。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颈联“吾道只如此,心期偶得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内心期待,表达了一种对现状的接受与对未来的憧憬。这里,“吾道”指的是诗人所遵循的人生之路,“心期”则是内心的期望或理想。“偶得同”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能够与他人分享或实现这些期望的渴望,但同时也可能暗含了一种孤独感,因为真正的理解与共鸣往往不易得。

尾联“寂寥佳节近,忍负菊花丛”将时间引向即将到来的佳节,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也寓意着高洁与坚韧。然而,在这样的节日临近之际,诗人却感到“寂寥”,这既是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描述,也可能包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忍负菊花丛”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佳节将至,却无法享受其中的遗憾与无奈,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动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河道中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以及面对孤独与遗憾时的复杂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黄河九日寄怀家中兄弟(其一)

去年重九日,风雨石湖中。

屈指登高处,三年无一同。

亦知怀远道,且复信飘蓬。

阿母秋园里,应怜萸酒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黄河九日寄怀家中兄弟(其二)

江路寒仍晚,重阳候未回。

遥知新酒熟,不待菊花开。

郊北秋宜眺,村东客好来。

河流向天际,难觅一登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黄河夜泊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舟中杂兴(其一)

辞家两见月,兀兀闸河边。

长路难计日,逆流如上天。

扶携幸相得,宴坐亦翛然。

始识浮家意,伸钩拟钓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