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景湛虚明,浩然无与京。
如今苏氏妇,但指圣人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景象,月色明亮清澈,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仿佛与京城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苏氏妇为典故,暗示自己如苏家女子般,心中崇尚圣人的高尚情操,只追求内心的纯净和清明。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道德修养和理想追求。
不详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三更端正月,皎亮直瑶京。
客问心之体,无言对太清。
霁月光湓浦,吟风归洛京。
迥无纤霭翳,千古识真清。
从渠冷煖广文君,发越春和别有根。
乐意融融兄及弟,庆流衮衮子生孙。
只把农功作己忧,不将岁事与天谋。
官修事举文书静,一室高眠粥似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