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读史偶得率成二阕(其二)

群彦英英祖国门,向来宏长属平津。

临歧独下苍生泪,八百孤寒愧此君。

倾别酒,促归轮,壮怀枉自托风云。

剧怜彩鹢乘涛处,亲见蓬莱海上尘。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这首诗《鹧鸪天·读史偶得率成二阕(其二)》由清代诗人王鹏运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感慨。

首句“群彦英英祖国门”,描绘了一幅群英汇聚、才华横溢的场景,他们站在国家的大门前,预示着即将展开的辉煌事业。接着,“向来宏长属平津”一句,点明了这些英才的杰出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如同宏大的长河,流向了平津之地,象征着他们的影响力深远。

“临歧独下苍生泪,八百孤寒愧此君”两句,情感深沉,诗人面对历史人物的抉择与牺牲,不禁落下同情之泪。这里的“八百孤寒”可能是指众多的贫苦百姓,他们因英雄的牺牲而感到羞愧,暗示了英雄的牺牲是为了更多人的福祉。这一句充满了对英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倾别酒,促归轮,壮怀枉自托风云”三句,描绘了英雄们在离别之际的豪情壮志,他们虽有满腔热血,却只能寄托于风云变幻之中,无法直接实现心中的抱负。这种无奈与遗憾,增添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最后,“剧怜彩鹢乘涛处,亲见蓬莱海上尘”两句,以海上的景象为喻,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深切怀念。彩鹢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乘涛而行,象征着英雄们的英勇与不屈。而“蓬莱海上尘”则可能是对英雄事迹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遗忘的隐喻,强调了对英雄精神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崇高颂扬,以及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三)续读史吟补录,端午次日作

属国归来重列卿,杨家金穴旧知名。

似传重订冰山录,那得长谣颍水清。

仙仗入,箧书倾,空令请剑壮朱生。

好奇事尽归方朔,殿角微闻叩首声。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太常引

绿槐蝉咽午阴趖,残梦尚婆娑。

不是爱婆娑,这几日、风多雨多。

迎凉散带,销忧击柱,醉醒一行窝。揽镜意蹉跎。

叹白发催人几何。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塞翁吟

万木酣风处,空际暮色萧森。暗雨气,小楼阴。

听高下蝉吟。雷声忽送千山响,惊破众窍如喑。

看一霎、断云沈。卷舒本无心。清琴。

商歌歇,苔痕细数,香径渺、前游重寻。

任逐热、长安褦襶,自高卧、世觅羲皇,散发抽簪。

浓雰未解,望里悬知,犹郁疏襟。

形式: 词牌: 塞翁吟

醉花阴.姬人抱贤嗜诵宋元人小词,夏夜灯火不可亲,偃卧北窗,令回环循诵,时复入听,亦迎凉幽致也

卧听清吟销篆缕,抵得红箫否。

香挹素馨微,方曲疏帘,不辨凉生处。

老懒心情浑漫与,剩订花閒谱,学道未应妨,笑问维摩,可是朝华误。

形式: 词牌: 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