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传付偈颂(其十二)初祖

神光中见一还婴,非外非中已混成。

忽向玉炉飞上去,数声灵鹊夜来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对禅宗六祖慧能的偈颂之一,巧妙地融合了禅理与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直指本心的哲学思考。

“神光中见一还婴”,开篇即以“神光”象征禅悟的光明与智慧,通过“还婴”这一比喻,暗示在深邃的禅境中,心灵得以回归最初的纯净状态,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体现了禅宗追求的“空”与“无”的境界。

“非外非中已混成”,进一步阐述了禅悟的过程并非局限于外在世界或内在自我,而是在两者之间达到一种超越性的融合,即“混成”。这表明真正的禅悟不是简单的内观或外求,而是内外合一、超越对立的状态,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精神。

“忽向玉炉飞上去”,以“玉炉”象征内心的清净与庄严,形象地描绘了禅者在内心深处的修行过程,如同火焰般燃烧,最终达到一种升华的状态。“飞上去”则暗示着禅悟者的心灵超越了物质与形式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数声灵鹊夜来惊”,以夜晚突然传来几声灵鹊的叫声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灵鹊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这里的“灵鹊夜来惊”既是对禅悟者内心平静与外界喧嚣形成对比的隐喻,也暗示了禅悟者在寂静中获得的非凡体验,以及这种体验对周围世界的微妙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悟过程的诗意描绘,展现了禅宗追求的超越世俗、直达本心的精神境界,以及在自然与内心之间寻找和谐统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六祖传付偈颂(其十三)初祖

万枝灯,千江月,一灯传,一月摄。

莫知根种有虚空,祇见祥光无断绝。

三千世界掌中知,百亿化身天下说。

秘密岂当容易谈,一臂尤轻冷欺雪。

形式: 古风

六祖传付偈颂(其一)二祖

有地有花空具色,无花无种色含空。

混成一物谁圆就,但向无言一化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六祖传付偈颂(其二)二祖

受果时来合见仙,香山禅定想多年。

少林得旨圆融了,不在中间与两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六祖传付偈颂(其三)二祖

华岂曾生种亦无,迩来何事得神珠。

尘凡不悟无为旨,但笑高人一似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