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知县邦达

我初长安识君面,四十才华正强健。

北海云鹏翅欲张,南山雾豹文初变。

自言来京已三载,足迹劳劳半邮传。

东浮浙水驾风涛,西上苍梧蹑云巘。

怀中无复茂才金,身上空馀慈母线。

别去无何忽相报,近得高闲适安便。

乃知优给有庠序,择师教育君膺选。

绛帐三间坐百人,青衿一字数千遍。

三略才过又六韬,终日吾伊不知倦。

吁嗟天意谅有在,有美如平岂贫贱。

今年诏下大搜贤,公论推君当鹗荐。

扶摇直上试天官,一策敷陈云锦绚。

赏音不独主司惊,啧啧旁观尽称善。

绿绶初垂何所之,独向炎方宰花县。

炎方近年无瘴疠,民物安然乐丰羡。

远徼尤宜宽政施,皇恩有待仁风扇。

此行所重民社寄,临别肯为儿女恋。

秦淮弱柳垂青青,折取长条共攀饯。

沙口帆移燕语留,花前酒续莺声劝。

明朝应度岭头云,千里相思一回眷。

迟子三年政绩成,还来此地重相见。

薏苡曾为马援珠,归囊肯带包公砚。

骥足应知难久淹,嘉声又达明光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为友人张知县邦达赴任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张知县才华横溢、勤奋好学的形象,并预祝他在新任上政绩卓著,造福一方。

首句“我初长安识君面”,点明诗人与张知县初次相识于长安,暗示两人友情深厚。接着“四十才华正强健”赞扬张知县正值壮年,才华横溢。接下来几句通过“北海云鹏”、“南山雾豹”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张知县志向远大、才气焕发的状态。

“自言来京已三载,足迹劳劳半邮传”写出了张知县在京的辛勤生活。“东浮浙水驾风涛,西上苍梧蹑云巘”则展现了他游历四方、追求学问的决心和毅力。然而,“怀中无复茂才金,身上空馀慈母线”两句则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家人的思念。

“别去无何忽相报,近得高闲适安便”表达了诗人对张知县近来的消息感到欣慰。接着“乃知优给有庠序,择师教育君膺选”预祝张知县在新的职位上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导,成为优秀的人才。

“绛帐三间坐百人,青衿一字数千遍”描绘了张知县在教育岗位上的辛勤工作和对知识的渴求。“三略才过又六韬,终日吾伊不知倦”进一步赞扬了他的勤奋和专注。

“吁嗟天意谅有在,有美如平岂贫贱”表达了对张知县才能的肯定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今年诏下大搜贤,公论推君当鹗荐”预祝张知县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和推荐。

“扶摇直上试天官,一策敷陈云锦绚”预想张知县仕途顺利,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赏音不独主司惊,啧啧旁观尽称善”则表达了对张知县才能的广泛认可。

“绿绶初垂何所之,独向炎方宰花县”描述了张知县即将前往炎热地区任职。“炎方近年无瘴疠,民物安然乐丰羡”表达了对当地环境的乐观态度。“远徼尤宜宽政施,皇恩有待仁风扇”预祝张知县能施行仁政,造福百姓。

“此行所重民社寄,临别肯为儿女恋”体现了张知县对职责的重视和对家人的不舍。“秦淮弱柳垂青青,折取长条共攀饯”以秦淮河畔的柳树为背景,象征离别的伤感。“沙口帆移燕语留,花前酒续莺声劝”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

“明朝应度岭头云,千里相思一回眷”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思念。“迟子三年政绩成,还来此地重相见”预想三年后张知县政绩显著,两人再次相聚。“薏苡曾为马援珠,归囊肯带包公砚”以历史典故比喻张知县将带着荣誉和成就归来。“骥足应知难久淹,嘉声又达明光殿”预祝张知县功成名就,声名远播。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张知县才能和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注。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将军梅雪轩

襄阳耆旧孟浩然,雪中骑驴耸吟肩。

西湖处士林逋仙,梅边引鹤乌帽偏。

二子寒酸无所托,遂与梅雪同清妍。

将军执锐常披坚,奇勋要使彝鼎镌。

虽蒙优擢入卫尉,可容梅雪相留连。

我知将军非泥此,朝市乃欲如林泉。

况今四海同一天,无劳万里横戈鋋。

雅歌投壶分内事,孰谓梅雪非我便。

种梅五六株,搆轩数十椽。

花时雪霁江月圆,香影满庭冰玉鲜。

时时退直得清暇,开轩命客烹肥膻。

从教曲奏谯楼角,任取寒生玉帐毡。

梅以供鼎实,雪以呈丰年。

上祝天子万万岁,岁岁阳春生意全。

乃知将军爱梅雪,寒酸之士正尔霄壤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深上人湛然游方

我生忆当年少时,清狂纵逸谁能羁。

杖头百钱一壶酒,布袜青鞋随所之。

不肯低头学干谒,每向名山访幽绝。

片帆晴度浙江涛,疋马寒冲蓟门雪。

黄河西来一带横,岷江东下连沧溟。

望中惟觉隘寰宇,物外尚欲登蓬瀛。

年来潦倒浑无用,疾气攻身常隐痛。

稍因休暇辄欲眠,并舍相呼懒行动。

矧并感荷君恩深,优容散逸居词林。

私怀固有寻山约,激切难忘恋阙心。

云水烟霞应宿好,静自寻思还自笑。

至今天姥与匡庐,清夜犹能梦中到。

深师乃是学佛人,与予似有三生因。

岭上孤云久为伴,天涯片月长随身。

清容磊落苍厓古,破衲斓斑杂缯补。

不惟潭底解降龙,才遇山深即驯虎。

初从云中登五台,淮流杯渡江云开。

少林长芦虽古刹,丛林须向京都来。

京都诸山遍游瞩,犹能过我蓬庵宿。

对榻听残上苑钟,论诗剪尽西窗烛。

相看身世总忘机,水自潺潺云自飞。

师利远寻居士室,大颠留却使君衣。

无心偶尔欣相遇,又复飘然拂衣去。

问师此去游何方,多半名山我游处。

大江南北浙东西,是处堪行路不迷。

试觅名山最奇处,石间多有我留题。

形式: 古风

送梅知府之廉州

廉州作宰六载馀,悬知抚字常勤劬。

土风自古少耕稼,民业至今多采珠。

归路惟迎竹为马,公庭示辱施鞭蒲。

他年太史论循吏,惠政应推君最殊。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长诗一章美韩侯也侯宰无锡多善政复以捍禦有功遂升州守之秩行且有日乡人王昶会予京师能具谈侯德予辱知遇尤深弗得归预攀辕之列敬用次第昶言赋成长诗五十韵使邑人歌之窃比甘棠之咏云耳

有客黄昏来寓邸,扣门吴语知乡里。

肃容升堂再拜馀,袖出平安书一纸。

上言间阔苦忧思,下叙寒温询动止。

灯前鸡黍款客尝,品味无兼嗟客里。

酒酣询访悉乡闾,祗说韩侯政声美。

自从侯初下车日,务敦朴厚消浮靡。

劝民衣食务农桑,游食咸驱业耘耔。

西风阡陌凉雨晴,黍稷盈畴光薿薿。

日斜村巷归牛羊,霜老园林熟梨柿。

每岁春秋社祭馀,亲率吾民行饮礼。

推崇有德尊高年,一一酒行躬拜跽。

宾主从容酬献间,观感人人良有启。

时因公暇入庠舍,左右琴书坐凭几。

诸生济济趋上堂,问难执经穷至理。

遂致吾乡孝弟风,敦睦夐非他邑比。

纵有凶顽亦革面,讼庭罕见施鞭捶。

岂独强梁化柔顺,坐使妖魑绝淫祀。

寸心既正天弗违,雨旸任意如颐指。

事神治民各尽心,实以一廉先律已。

处心宽仁复明恕,皎若日星清似水。

况复尤长捍禦功,文武全才孰能拟。

象纬今年示灾变,天兵抵阙除奸宄。

雄师百万才渡淮,败卒南奔散如蚁。

却来州县事劫掠,行旅道边相枕死。

顿使前时革面徒,旧恶乘风亦群起。

白昼挥戈肆仇杀,阖室连村遭破燬。

圣皇戡乱已登极,如日行空正天纪。

诏书驰布宣至仁,此辈猖狂犹未已。

侯言我职当字民,涂炭吾民能坐视。

协谋僚寀集吏卒,爰整戈矛张弓矢。

奋身鼓勇当众先,尽获渠魁磔诸市。

从此居民始贴席,老稚欣欣免惊徙。

且今无恙共相见,不得我侯安得尔。

事定侯来达上闻,奏功特启宸衷喜。

锡赉荣颁品秩尊,县令乔迁州刺史。

只今催上去有期,无计攀留嗟失恃。

徒切甘棠去后思,抚字情亲恩浃髓。

我闻客言兴叹嗟,始信学优才可仕。

忆予前岁初还家,旧业荒芜没荆杞。

亦曾修刺谒侯堂,一见下阶蒙倒屣。

谬承奖谕勉前修,不以孤寒辄相鄙。

迩来别侯已三载,雅论洋洋犹在耳。

会侯来京我入蜀,彼此参商乃如是。

感侯知我情更深,听客之言良有以。

古云郎官应列宿,益信斯言非谬矣。

百里民心有休戚,政关令佐人臧否。

嗟我韩侯能惠民,政声足与龚黄齿。

愿言守令皆韩侯,尧舜吾民立堪俟。

侯当此去不再留,发轫青云自兹始。

客还为我深致辞,攀饯无繇身绊此。

山斗区区景仰情,作诗颂侯烦送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