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同官游东园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青青的石头上的檗草,即使到了霜降时节也已经凋零。
水中的菖蒲慢慢生长,你的生活似乎很无聊。
感叹这一年将尽,想寻欢作乐又能邀请谁呢?
感谢你们这些朋友,陪我一起返回东城策马游走。
幽静的菊花还能漂浮,钓鱼时把鱼线系在榆树的枝条上。
不必为长久的忧虑烦恼,让我们每天都能尽情享受自由。

注释

石上檗:一种植物。
凋:凋谢。
冉冉:缓缓的样子。
蒲:菖蒲。
岁云晚:一年将尽。
欲欢:渴望欢乐。
嘉:赞赏。
二三子:你们这些人。
东城镳:东城策马出游。
泛:漂浮。
百年忧:长久的忧虑。
一日:每天。
逍遥:自由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招同官游东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青青石上檗,霜至亦已凋。" 这两句通过对石头上的苔藓和霜雪的描述,展示了秋冬之际自然界的萧瑟景象,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水中的蒲草在微风中摇曳,给人一种淡漠和无为之感,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随着年华的流逝,诗人感到时光不再,可以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可能是在寻觅能够共享快乐的人。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这里提到的“二三子”可能指的是几个亲密的朋友或同僚,诗人希望与他们一同去往东城,这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幽静的菊花池塘依然可以泛舟捕鱼,系在榆树下,显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

最后一句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主张不要为长远的忧虑所困扰,而应珍惜每一天,保持心境的自由和愉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以及他内心对于友情、美好时光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往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

井灭非故桐,台倾尚馀竹。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方坻最所爱,意谓可穿筑。

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檐宇新,揽结蹊隧熟。

更能适我愿,中水开茆屋。

鬼营诛荒梗,人境扫喧黩。

濠鱼净留连,海鸟暖追逐。

岂无方外客,于此停高躅。

忆初桑落时,要我岂非夙。

蚕眠忽欲老,一个未言速。

当缘东门水,尚涩南浦舳。

吾庐虽隐翳,赏眺还自足。

横陂受后涧,直堑输前渎。

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碧筒递舒卷,紫角联出缩。

千枝孙峄阳,万本毋淇澳。

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尚复有野物,与公新听瞩。

金钿拥芜菁,翠被敷苜蓿。

虾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读。

棂轩俯北渚,花气时度谷。

耘锄聊效颦,缔搆行可续。

荒乘傥不倦,一昼敢辞卜。

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烦促。

寄声与俱来,荫我台上谷。

形式: 古风

放鱼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

僧蹊蟠青苍,莓苔上秋床。

露翰饥更清,风蘤远亦香。

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久游不忍还,迫迮冠盖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明妃曲

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

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复理。

穹庐为室旃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

去住彼此无消息,明明汉月空相识。

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回看旧写真。

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

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

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