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三)

马上催归,枕边唤起,谢他闲管闲愁。

正难行处,云木叫钩辀。

似笑天涯倦客,区区地、著甚来由。

真怜我,提壶劝饮,一醉散千忧。

人生,谁满百,闲中最乐,饱外何求。

算苦无官况,莫要来休。

住个溪山好处,随缘老、蜡屐渔舟。

虽难比,东山绿野,得似个优游。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翻译

催促马上归去,还在枕边呼唤,感谢他为我解忧。
在艰难行走时,树林中的鸟儿鸣叫着类似'钩辀'的声音。
仿佛在嘲笑远方疲倦的旅人,为何要来到这里,有什么理由。
真的怜爱我,举杯劝酒,希望能借一醉消除万千忧虑。
人生短暂,能享受清闲最是快乐,吃饱后还有什么需求呢。
就算苦于没有官职,也别轻易放弃。
选择住在山水之间,随缘度日,过着渔夫的生活。
虽然难以与东山的隐居生活相比,但这样的悠闲自在也是极好的。

注释

催归:催促回家。
唤起:唤醒。
闲管闲愁:随意关心别人的烦恼。
云木叫钩辀:比喻鸟鸣声。
倦客:疲惫的旅人。
著甚来由:有什么缘由。
提壶:持壶斟酒。
一醉散千忧:一醉解千愁。
算苦:算来。
官况:做官的境况。
溪山好处:美丽的山水之地。
蜡屐渔舟:穿着木屐,过着渔夫的生活。
东山绿野:隐居的东山。
优游:悠闲自得。

鉴赏

这首《满庭芳·其三》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以词人的个人感受为线索,表达了对生活的哲思和对自然的向往。上片通过“马上催归”和“枕边唤起”的场景,描绘了词人被生活琐事打扰,试图摆脱烦忧的情绪。接着,“云木叫钩辀”以鸟鸣声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暗示了他对天涯倦客生活的共鸣。

“似笑天涯倦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情感,表达出词人对无谓忧虑的自嘲,以及对醉酒消愁的渴望。“真怜我”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自我解脱的期待,希望通过饮酒暂时忘却世间烦恼。

下片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词人认为人生短暂,能在闲暇中找到乐趣,无需过多追求,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他自嘲没有官场的烦恼,但也无意放弃这种悠闲的生活。他向往溪山之间的隐居生活,自在地垂钓、漫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结尾“虽难比,东山绿野,得似个优游”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虽然无法完全脱离尘世,但仍希望能像陶渊明那样悠然自得,过上一种闲适自由的生活。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94)

袁去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字:宣卿
  • 籍贯:江西奉新(一作豫章)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一)八月十六日醴陵作

雨送凉来,风将云去,晚天千顷玻璃。

婵娟依旧,出海较些迟。

玉兔秋毫可数,疏星外、乌鹊南飞。

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谁持。

团栾,成露坐,云鬟香雾,玉臂清辉。

任短髭争挽,问我归期。

三弄楼头长笛,愁人处、休苦高吹。

沈吟久,支颐细数,四十九年非。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蓦山溪.次陈帅用曹元宠梅花韵

蕊珠宫阙,西帝陈嫔御。

语笑梦中香,叹罗浮、几番春暮。

江南岁晚,垂地冻云黄,修竹外,一枝斜,流水桥边路。

小桃半吐。羞得无藏处。

不怕雪霜欺,最难禁、豪风横雨。

当年诗兴,犹自记扬州,今老矣,客天涯,还认何郎否。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七夕悼亡

娟娟缺月梧桐影。云度银潢静。夜深檐隙下微凉。

醒尽酒魂何处、藕花香。鹊桥初会明星上。

执手还惆怅。莫嗟相见动经年。

犹胜人间一别、便终天。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