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赵北燕南曾是古老的战场,不知何时这里变为千里方塘。
坐在烟波中,感觉连远处的战尘都远离了,通过皮币交易我们知道国家经济在增长。
这里曾是荷花覆盖水面的美景,这次行程还能赶上螃蟹经霜的时节。
太守邀请我从南而来共饮,此时正是人日,河桥边的柳树正一片金黄。

注释

赵北燕南:赵国北部和燕国南部。
古战场:古代的战场遗址。
何年:哪一年。
方塘:广阔的池塘。
烟波: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
胡尘:指北方敌人的战尘。
皮币:古代的货币。
国计:国家的经济。
胜处:美丽的景致。
荷覆水:荷花覆盖的水面。
蟹经霜:经过秋霜的螃蟹。
使君:对太守或官员的尊称。
南来饮:从南方来饮酒。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传统节日。
河桥柳正黄:河边的柳树叶子泛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中的一节。诗人以赵北燕南的历史战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他感叹昔日的战场如今成为千里方塘,烟波浩渺中仿佛能感受到远离了胡尘战乱的气息。皮币象征着国家的经济繁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家稳定的欣慰。

接着,诗人回忆起此处往昔荷花覆盖水面的美景,暗示着即便在战争之后,仍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他欣喜地告知友人,自己此行还能赶上秋天的螃蟹,增添了旅途的乐趣。最后,诗人提到使君邀请他南下共饮,时值人日,河桥边的柳树正黄,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怀古抒怀和友情主题。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官居即事

官局纷纭簿领迷,生缘琐细老农齐。

偷安旋种十年木,肉食还须五母鸡。

对酒不尝怜酤榷,钓鱼无术漫临溪。

此身已分长贫贱,执爨缝裳愧老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官舍小池有鸂鶒遗二小雏二首(其一)

半亩清池藻荇香,一双鸂鶒竞悠扬。

来从碧涧巢安在,飞过重城母自将。

野鸟似非官舍物,宰君昔是钓鱼郎。

直言愧比奇章老,得县无心更激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官舍小池有鸂鶒遗二小雏二首(其二)

清池定谁至,鸂鶒自来驯。

知我无伤意,怜渠解托身。

桥阴栖息稳,岛外往来频。

勿食游鱼子,从交长细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宛丘二咏(其二)

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希。

山中草木谁携种,潦倒尘埃不复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