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剩鸣。
应是一声肠断去,不容啼到第三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哭女樊》,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月亮的明净,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伤。"何事巴猿不剩鸣"一句中,"巴猿"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山精,它的叫声象征着悲凉和凄清,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心中的悲痛。"应是一声肠断去"则更深化了这种哀伤之情,表明这份悲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无法忍受连续的叫声,每一次都仿佛割裂了心肠。而最后"不容啼到第三声"则是在强调这种哀痛感到了极致,即使是最短暂的情感流露,也已经难以承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生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舍,是一首情感浓烈、意境深远的哀悼之作。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维鹈受刺因吾过,得马生灾念尔冤。
独在中庭倚闲树,乱蝉嘶噪欲黄昏。
才能辨别东西位,未解分明管带身。
自食自眠犹未得,九重泉路托何人。
尔母溺情连夜哭,我身因事有时悲。
钟声欲绝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莲花上品生真界,兜率天中离世途。
彼此业缘多障碍,不知还得见儿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