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荣过家上冢(其一)

班超万里归无期,张翰虽归如不归。

君看昼锦堂中相,十五年前一布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班超与张翰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某人(子荣)十五年变化的描绘,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

首句“班超万里归无期”,借用东汉名将班超出使西域,历经万里,最终未能归乡的故事,暗示了主人公子荣虽有远大志向,却可能面临无法实现的愿望或理想。班超的典故在这里象征着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无奈。

次句“张翰虽归如不归”,引用晋代文人张翰因秋风起而思故乡,辞官归隐的故事,但以“如不归”强调即使归家,内心仍可能留有遗憾或不满足感。这里暗喻子荣虽然可能回到家乡,但内心的归宿或许并不完全满足,可能还怀揣着未竟之志或对过往的怀念。

后两句“君看昼锦堂中相,十五年前一布衣”,通过描述子荣十五年前还是一个普通百姓,如今在昼锦堂中成为他人相视的对象,表达了个人成长与变化的巨大。这里不仅赞美了子荣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成功者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昼锦堂”这一地点的设定,可能寓意着荣耀与显赫,进一步强化了个人成就与社会地位提升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探讨了个人命运、社会变迁以及时间对个体影响的深刻主题。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当下人物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洞察与感慨。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子荣过家上冢(其二)

名遂功成不肯闲,故乡曾见几人还。

百年扶杖华颠老,争看钱家锦绣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十七日送行

悤悤又别故园春,花落犹随马后尘。

相对离筵莫惆怅,送行人是欲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勉和筹堂来韵(其一)

往古来今秋复春,嬴颠刘蹶总成尘。

蜗牛角上争闲气,笑倒南华梦蝶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勉和筹堂来韵(其二)

气似阳和处处春,但随流俗混光尘。

须知舌在为身累,非是是非何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