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飞雪已传信,端叶未分枝。
莫嫌开晚,前月曾付小春期。
谁道梳风洗雨,不许调脂弄粉,容易涴天姿。
眼界未多见,鼻观已先知。昔西湖,今北客,各从宜。
要渠烂熳,趣得暖律为渠吹。
犹记石亭攀折,浑似扬州观赏,清兴欲寻诗。
三嗅不离手,如得和篇时。
此诗描绘了一种春日微雨后景象,飞雪般的花瓣已开始传递消息,但枝头上的嫩叶尚未完全展开。诗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创作太晚,因为在前一个月份中,就已经向小春交付了这样的期许。
"谁道梳风洗雨,不许调脂弄粉,容易涴天姿。" 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顺应之情怀,认为不需要人工的装饰和雕琢,自然界本身就拥有最完美的韵味。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虽然眼前没有看到太多的景象,但鼻子已经先于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昔日在西湖边,而今朝则是北方的客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享受和感悟。
"要渠烂熳,趣得暖律为渠吹。" 这里诗人似乎是在描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可能是在提到某处水流温润的声音,如同自然界中的一种乐曲,为这条小溪带来和谐的旋律。
接下来,"犹记石亭攀折,浑似扬州观赏,清兴欲寻诗。三嗅不离手,如得和篇时。" 诗人回忆起曾经在石亭上攀折花枝的情景,那种场景宛如在扬州的游赏之中所见到的美好。诗人的心情清新,想要去寻找那样的诗篇,而三嗅(一种古代乐器)就像是随时都在手边,仿佛能够与和声相伴,如同当年创作和韵之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艺术追求。
不详
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香雪新苞偏胜韵。领袖催花信。华节良辰人有分。
看士女、幡垂鬓。莫向春风寻旧恨。乐事随方寸。
眉寿故应天不吝。浮大白、吾无闷。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
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
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
明朝末后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庭户晓光中,帘幕秋光里。
曲沼绮疏横,几处新妆洗。
红脸露轻匀,翠袖风频倚。
鸾鉴不须开,自有窗前水。
温柔属东南,和冷经三五。
几夜德星明,果应荀陈聚。
分虎屈雄姿,展骥淹遐步。
除诏已涂芝,便看朝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