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睹

闭目光不扬,梦睹良亦审。

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白日杳无朕,冥遇尝在寝。

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翻译

闭上眼睛不再看,梦境中也能清晰感知。
既然不是通过眼睛,所见的又是什么本质呢?
白天里没有迹象,只有在夜晚的睡眠中才遇见。
这遗憾无穷无尽,悲伤的泪水只能空洒在枕头上。

注释

闭:关闭。
目光:视线。
光:光线。
良:良好,清晰。
审:审视,清楚。
由:通过。
所见:看到的东西。
何禀:什么性质,本质。
白日:白天。
杳:渺茫,无影无踪。
朕:古代皇帝的自称,这里指迹象。
冥遇:在梦境或冥想中的相遇。
此恨:这种遗憾。
穷:尽头,穷尽。
悲泪:悲伤的眼泪。
空流:徒然流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梦睹》,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首句“闭目光不扬”写出了诗人试图关闭对外界的感知,进入梦境的状态;“梦睹良亦审”则暗示在梦中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洞察。

接下来,诗人提出疑问:“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他质疑梦境中的景象并非仅凭肉眼所见,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感受或某种精神禀赋。诗人进一步描述,在白天繁忙的世界里,“白日杳无朕”,而在夜晚的梦境中,“冥遇尝在寝”,表明梦境成为他与内在世界交流的场所。

最后两句“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揭示了诗人对梦境中可能蕴含的无尽遗憾和悲伤的深深感慨,这些情感无法在现实中完全释放,只能化作泪水,独自在枕上流淌。整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检覆叶县鲁山田李晋卿饯于首山寺留别

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

自从到官来,尘事便拘束。

尝闻此山寺,法宇深云木。

无由一来过,梦想向岩谷。

按田趋邻疆,跨马涉平陆。

良友送我行,偶与赏心属。

禅庭鸣白鸡,祖席歌黄鹄。

野气逼人寒,岚光添酒绿。

言离非远离,但爱交情笃。

重游应有期,君亦行车促。

形式: 古风

欲阴

鸲鹆知天风,鹁鸪知天雨。

途路厌尘昏,车马烦泥沮。

阴仍老易觉,体质预辛楚。

安坐与壮年,慎勿忘酒脯。

形式: 古风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西云沉日脚,命仆驾我车。

我车已在庭,有客方诣庐。

谈笑不觉夕,鸡黍且烦渠。

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淘渠

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途如坏堤。

车无行辙马无蹊,遮截门户鸡犬迷。

屈曲措足高复低,芒鞋苔滑雨凄凄。

老翁夜行无子携,眼昏失脚非有挤。

明日寻者尔瘦妻,手提幼女哭嘶嘶。

金吾司街务欲齐,不管人死兽颠啼。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