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庚寅重阳夜淮关对月

就水分凉,将烟做暝,河边灯火阑珊。

一叶西风,何时吹上长安。

窥船小月梳儿样,照行人、已怕霜寒。

对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

人家多少垂杨岸,想窗深画烛,枕卸云鬟。

此际离愁,倚舷独坐更阑。

红茱黄菊家千里,向秋乡、寄梦都难。

算行程、不是淮关,只当旸关。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情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在庚寅年重阳之夜,于淮关对月时的思绪与情感。

开篇“就水分凉,将烟做暝,河边灯火阑珊”,以水、烟、灯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接着,“一叶西风,何时吹上长安”一句,借西风吹送叶落,暗喻着诗人对远方长安的思念,长安在这里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窥船小月梳儿样,照行人、已怕霜寒”两句,通过小月如梳的比喻,以及行人对霜寒的畏惧,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独感。而“对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愁绪,眉攒鬓斑,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忧伤。

“人家多少垂杨岸,想窗深画烛,枕卸云鬟”几句,转而想象远方亲人的生活场景,窗前深沉的烛光,枕边散落的云鬟,既温馨又略显哀愁,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际离愁,倚舷独坐更阑”点明了此刻的离愁别绪,诗人独自倚靠在船舷上,直到夜深人静。最后,“红茱黄菊家千里,向秋乡、寄梦都难”两句,以红茱黄菊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完全寄托这份情感。

“算行程、不是淮关,只当旸关”则以淮关和旸关的比喻,暗示了诗人对旅程的思考与感慨,或许真正的终点并不在于地理上的淮关或旸关,而是在于心灵的归宿与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旅途中面对离愁别绪的复杂心情。

收录诗词(141)

黄之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亭怨慢.九月晦日

听船外、晚钟敲处。似唤秋光,夜深归去。

人不如秋,飘零犹在蓼花渚。

水昏烟暝,知合傍、何时住。

两桨木兰舟,已载尽、鱼风雀雨。无语。

看阿城一片,断送乱鸦枯树。

悲哉宋玉,耐多少、薄寒羁旅。

秋黏骨肉渐教深,记念著、黄花情绪。

尽此夜无眠,拖转西风一缕。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其一)

去年长至。带病篮舆来帝里。回首吴云。

已是三千里外人。今年长至。转向衡湘携朴被。

定有人嗔。风里杨花不著根。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其二)

去年长至。眯眼尘沙扬朔吹。初次游燕。

年已蹉跎兴尚颠。今年长至。身在湘天图画里。

景妙于前。双鬓霜痕又一年。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其三)

去年长至。学士樽前曾索醉。虽是京华。

才浣征衫未忆家。今午长至。萍水舟中谈往事。

一样天涯,翻厌红灯乱结花。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