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嵩山华盖峰歌

嵩高峻极周雅谈,居中镇东西朔南。

宇宙以来鲜比参,时巡秩祀驻绛縿。

殷礼蒇事神人忺,一登绝顶众妙探。

宿嗤丹药求仙岩,无事登封埋玉函。

侍臣告我初寒添,太空黯黕凝云岚。

我笑谓之正所耽,不宜返辔山灵惭。

神区奥壤贵静恬,千乘万骑纷奚堪。

策马减从遵路巉,异哉所见真不凡。

二十四峰左右咸,中为华盖尊且严。

俯视罗列如孙男,不须偻指其名拈。

少室三十六峰尖,向者背者都包含。

以河为带颍为襟,为唐为宫复为谽。

隆崇案衍䆾以䆱,崒嵂巀嶭嶊崣嵌。

丹黄紫翠青碧蓝,声兮卉歙气兮馣。

博大富有莫不兼,幻以云容技毕覃。

英英霭霭滃昙昙,变远为近夷为险。

黄山云海歌德潜,如遇嫱旦矜无盐。

泰山昔亦陟岩岩,引兴未似今兹酣。

携来双鹤其羽毵,放去聊任王乔骖。

卓午蹑景归骖驔,纷迎老幼围层嵁。

警跸不饬任就瞻,尊亲亦可民情觇,呼万岁者奚啻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登嵩山华盖峰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感悟。诗人以磅礴的气势,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嵩山的雄伟与壮丽,以及登峰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变化。

首先,诗中提到嵩山的“峻极”,“居中镇东西朔南”,形象地描绘了嵩山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通过“宇宙以来鲜比参”表达了对嵩山独特地位的赞叹,强调其在历史上的特殊意义。

“时巡秩祀驻绛縿”则描绘了皇帝巡视祭拜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与神明的敬畏之心。“殷礼蒇事神人忺”表现了仪式完成后的喜悦与满足感。

“一登绝顶众妙探”则表达了登峰后对万物的深刻洞察与领悟。诗人随后提到自己曾因追求长生不老而登山,但如今更欣赏山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不再寻求虚妄之事。

“侍臣告我初寒添,太空黯黕凝云岚”描绘了登山途中天气的变化,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他笑着告诉侍臣,自己真正喜爱的是山的宁静与神秘,不应返回,以免让山灵感到羞愧。

“千乘万骑纷奚堪”表达了对众多随行人员的反思,认为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感受到山的魅力。于是,诗人决定减少随从,亲自体验山路的崎岖与壮丽。

“二十四峰左右咸,中为华盖尊且严”描绘了华盖峰周围群峰环绕的壮观景象,其中华盖峰尤为突出。诗人进一步解释道,这些山峰如同孙男孙女般排列,无需一一数数。

“以河为带颍为襟,为唐为宫复为谽”则将嵩山与黄河、颍水等自然元素联系起来,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继续赞美嵩山的博大与丰富,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变幻无穷的艺术作品。

“英英霭霭滃昙昙,变远为近夷为险”表达了对嵩山景色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提到携来的双鹤与王乔的传说,以及在山顶受到民众热烈欢迎的场景,展现了登峰过程中的欢乐与和谐。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月

过雨琉璃洁,入冬虾蟆冷。

武帐冰夜窗,豫天影遐岭。

怡神在泬寥,流藻契虚静。

可惜别嵩门,未一揽清景。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前朝嵩阳雨,信灵未及寸。

迩日历广陆,堀堁扬尘坋。

冬麦始茁苗,遍野绿针嫩。

三白虽可待,豫立言诚信。

薄暮作轻阴,冀洒天浆润。

无间为民心,不已祈年愿。

形式: 古风

驻跸开封示巡抚鄂容安

修祀回登封,展义临祥符。

翠䍐今驻跸,雄城古建都。

故迹徵文献,遗风考舆图。

所愿濡教化,岂因限贤愚。

惟此中州民,尚多淳朴徒。

平康合正直,畴陈良非诬。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阅兵

伊古巡方重,观民及诘戎。

金明习战旧,黄幄阅兵同。

组练光争耀,兜鍪气益雄。

从来安不忘,至治默存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