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台

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

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

昔在七国争雄年,田文好客谁能先。

手挥黄金若土苴,珠履门下常三千。

西入咸阳曾未久,几乎委身雄虎口。

机谋已遂幸东还,狗盗鸡鸣誇益友。

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

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

文但好客能轻财,大义不明良可哀。

岂不见郭槐昔年称国士,燕山便筑黄金台。

形式: 古风

鉴赏

《鸡鸣台》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描绘了鸡鸣台的历史变迁与人物故事。诗中以鸡鸣台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

首句“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开篇即点明鸡鸣台所在之地的地理优势,暗示其曾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接着“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两句,描绘了随着时间流逝,鸡鸣台逐渐荒废,周围环境也变得萧条,通过对比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冷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昔在七国争雄年,田文好客谁能先”两句,引入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田文的故事,强调他广纳贤才的风范,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手挥黄金若土苴,珠履门下常三千”描绘了田文慷慨解囊、礼贤下士的形象,展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

“西入咸阳曾未久,几乎委身雄虎口。机谋已遂幸东还,狗盗鸡鸣夸益友”四句,讲述了田文在秦国的经历,虽然一度险些陷入困境,但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返回,并结交了真正的朋友。这一部分体现了田文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几句,批评了田文在面对权贵时的妥协与失策,指出他未能坚持大义,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命运。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推崇,以及对个人行为后果的深思。

最后,“文但好客能轻财,大义不明良可哀。岂不见郭槐昔年称国士,燕山便筑黄金台”两句,以郭槐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大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田文未能坚守原则的惋惜之情。同时,通过郭槐的故事,诗人似乎在暗示,如果田文能够像郭槐那样,坚持自己的信念,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

综上所述,《鸡鸣台》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的诗歌,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忠诚、智慧与正义的颂扬。通过对比与隐喻的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华山歌

巍巍泰华山,磐礴奠西方。

金精孕灵异,形状非寻常。

孤高拔地五千仞,三峰秀出北斗傍。

乾坤开辟几万载,但见山色恒苍苍。

云梯石磴之险不可以径上,仰见铁縆络石生寒光。

游人扳缘若猿狖,下瞰绝壑魂飞扬。

崄巇历尽至平坦,琳宫贝阙何辉煌。

金芝瑶草纷莫数,琼林珠树森成行。

水帘千尺捲晴雪,丹灶白日凝玄霜。

仙风吹下玉井莲,花瓣岂止十丈长。

世人见之不敢拾,但觉满地生天香。

吁嗟乎,泰华之胜有如此,况遇异人过后名逾彰。

昔闻十六仙,餐霞当糇粮。

一朝功成游碧落,祥鸾瑞鸐同翱翔。

复闻希夷公,高卧白石床。

紫泥丹诏徵不起,幽梦直要追羲黄。

至今遗迹宛然在,岁月已远亭台荒。

我从关东来,见山喜欲狂。

淩晨登绝顶,举目天茫茫。

诸山平地若培嵝,齐州九点犹豪芒。

蓬莱云气恒在目,王京千里遥相望。

欲招瀛州仙,同此乐徜徉。

雕盘擘麟脯,玉斝分琼浆。

双吹紫鸾笙,乘风游帝傍。

愿将万寿献天子,永令四海歌时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宣圣手植桧

宣圣殿后手植桧,枝叶团团宛如盖。

青霄耸干近百寻,厚地蟠根知几代。

重重白昼布繁阴,瑟瑟虚檐度清籁。

异质肯随凡卉变,奇材独受高人爱。

当年老树久摧残,旁茁孙枝今幸存。

扶持自是神明力,长养偏承雨露恩。

冬来不改冰霜操,春去犹含苔藓痕。

九畴之诗人共爱,南宫之颂时所称。

我闻大别有古柏,黛色参天二千尺。

神鬼英灵长为护,风云变化应难测。

大禹之功久不磨,素王之德终无极。

圣泽流芳可并传,作歌为刻琅玕石。

形式: 古风

峄山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

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

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

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

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

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形式: 古风

晓发王庄驿至固镇驿时风雪方霁

霜风连日生寒威,冻云糊天天为低。

雪花飞来大于掌,江山万里增光辉。

天鸡初号雪花止,玉树琼林半空起。

雪深路涩马行迟,狐裘迎风寒似水。

须臾曈昽开晓晴,烂银一色摇光晶。

炊烟乍出飞鸟过,依稀遥见霸王城。

驿使相迎慰寥落,山殽野簌供杯酌。

地垆火暖氍毹温,寒气虽严殊不觉。

仕路驱驰岁月赊,每因风雪倍思家。

何日承恩归故里,逍遥林下赋梅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