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二首(其一)

鲁酒忘忧且放歌,长安时事近如何。

金缯岁币输难继,皮骨穷民剩不多。

篝火丛祠开劫运,蛮夷大长宴銮坡。

海疆天险今安在,沥血英魂夜夜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鲁酒忘忧且放歌,长安时事近如何”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对国家时局的深沉思考之中。诗人以鲁地的酒来寄托暂时的忧愁,借放声歌唱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安当前局势的关切与忧虑。

接着,“金缯岁币输难继,皮骨穷民剩不多”两句,揭示了国家财政与民生的困境。金缯代表了国家的财富与资源,岁币则是对外交纳的贡品,难以持续供给,这不仅反映了经济压力之大,也暗示了国力的削弱。而“皮骨穷民剩不多”则形象地描绘了底层百姓生活困苦的现状,他们如同失去了肉和骨的躯壳,生命质量堪忧。

“篝火丛祠开劫运,蛮夷大长宴銮坡”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民族间的紧张关系。篝火象征着民众的抗争与反抗,丛祠则可能暗指民间信仰与传统力量的觉醒。而“开劫运”则预示着社会变革或动荡即将到来。同时,与之相对的是“蛮夷大长宴銮坡”,即外族势力的崛起与朝廷的宴饮,暗示了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

最后,“海疆天险今安在,沥血英魂夜夜过”两句,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担忧以及对英勇牺牲者的怀念。海疆天险曾经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屏障,但现在是否依然稳固?英魂指的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的精神与鲜血仿佛每晚都在提醒着后人,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社会动荡的警觉以及对英雄精神的崇敬,展现了清代社会复杂多变的面貌和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事二首(其二)

魑魅宵来尽现形,青天无复有雷霆。

唐家债帅彰官赂,越俗妖巫仗鬼灵。

才见昆冈焚劫火,又闻壑谷饰丹青。

沈沈上帝如泥醉,安得排阍诉与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即事感赋

五月被裘节序愆,忽闻知了唤檐前。

宵来络纬啼尤急,搅得愁人夜不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壬寅夏令纪事后歌

吾乡地势高,水田连山麓。

不畏大雨霖,但畏骄阳曝。

今年交夏令,雨仅沾霢霂。

秧针初插时,秧水已不足。

尚有未耕田,专待雨如瀑。

何期一月来,痴龙竟藏伏。

青苗萎欲死,水田乾成陆。

即欲播杂种,亦视土膏沃。

霖雨既愆期,安望种能熟。

似此荒象成,争向县官告。

县官摇手言,报灾君且莫。

国债急如火,更比骄阳酷。

杂税且加赢,正赋乌能缩。

急将夏税完,免与施敲扑。

君国不暇顾,何暇顾民瘼。

施赈官无钱,平籴仓无谷。

转瞬开冬漕,尔再毋轻渎。

乡民闻此言,齐声问一哭。

形式: 古风

龙砂大疫谣

妖云黑眚空中过,疫鬼被发当门坐。

一家疫死两三人,竟有全家剩一个。

一个买棺出外走,皇皇然如丧家狗。

家中死人无人守,涕泣请邻人,邻人尽摇手。

东家买棺,西家买棺,郊衢杂遝买已完。

急觅一棺到家殓,尸虫出户人人见。

草草藏形,棺薄如翎,鲍鱼之肆有馀腥。

亲友避面呼不应,其有贫者不能殓,则裹以草具代以门屏。

殡于田,田有黍。殡于山,山有主。

仓猝之间无葬地,累累野厝同抛弃。

三伏暑,六月天。

残骸腐骴蒸毒烟,淫霖恶血迸流泉。

饮之者立毙,触之者立颠。

因之疫氛传染广大而无边。

有父老疾首蹙额而相告,曰疫深矣若之何。

盍申醮祀驱邪魔。钟鼓备陈,牲醴其罗。

斋戒沐浴,祷尔于上下神,只谓可以消疹疠迓祥和。

岂知迪吉者少而遘凶者仍多。

吁嗟乎,自古天心多慈厚,我有心香大如帚。

夜夜焚香礼北斗,亟拯疮痍登仁寿,千叩首万叩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