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相宣抚虞公寿雅(其二)江舻

江之沄沄,舻之贲贲。敌之休休,震于昆崙。

仁寿公一临,靡靡其倾。江之洋洋,舻之扬扬。

敌之煌煌,孔炽厥芒。仁寿公一嘘,萧萧其凉。

天子在宫,有恫悒悒。神主在庙,有震岌岌。

暨我国人,以莫不惕。在宫雍雍,金石其音。

在庙湛湛,虎兕其扃。暨我国人,以莫不宁。

有庚之寅,维公其生。在巳之辛,维公其成。

而有斯厄,而有斯人。匪天之私,伊宋之仁。

大江之滨,采石之津。波之沦沦,石之粼粼。

谓公可堙,江则可尘。山之嵚嵚,隰之畇畇。

谓公可磨,山则可簪。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船只、敌人与仁寿公之间的动态对比,以及仁寿公对局势的影响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仁寿公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从稳定局势到带来凉爽,再到安抚人心,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江之沄沄”、“舻之贲贲”、“敌之休休”、“震于昆仑”等描绘了动荡不安的局势,与仁寿公的出现形成鲜明对比。仁寿公的到来,如同一股清风,使局势趋于平稳,带来了安宁与希望。

后半部分进一步展示了仁寿公的影响力,不仅在宫中使得音乐和谐悦耳,在庙中使虎兕得以安守门户,更是在国人心中播下了安定的种子。诗中提到的“有庚之寅,维公其生;在巳之辛,维公其成”,表达了仁寿公在关键时刻的出现与成就,以及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最后,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通过“大江之滨,采石之津”、“波之沦沦,石之粼粼”、“山之嵚嵚,隰之畇畇”等描绘,象征着仁寿公如同自然界的伟力,能够改变环境,甚至超越物质的存在。同时,诗人也借由“谓公可堙,江则可尘。山则可簪”这样的夸张比喻,表达了对仁寿公能力的无限赞美,认为他的存在能够超越常规,甚至改变自然法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仁寿公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关键作用,以及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崇高敬仰。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故事三公皆黄阁作黄阁辞

文章开紫垣,委耀照黄扉。

崇雉抱高墉,长虹曳华榱。

浮阑翼交楯,戟衣摇缥粉。

石纹浪花碎,紫光射金鼎。珠?明黼领,剑镖玉螭冷。

槐香吹鬓影,相对青炯炯。

形式: 古风

故事相国金印紫绶三公亦如之作金印辞

宝篆结金纹,玉皇衣上云。

飞驰双日月,开闭几乾坤。

灵夔挟辀吼,幰弩指幡首。

绛霏密葱茜,隐隐龟衔纽。

祥文写天影,寿骨耸岳顶。

莲巢秋风泠,甘守相国印。

形式: 古风

永兴丞以皓雪鲜梅奇语见示戏占閒人浪辞酬之

四海一山玉,切作冠巑岏。

冠上戴明月,履下踏飞湍。

肺肠裹林壑,表里交珊珊。

上界雪可饱,下土人希餐。

三春镇长在,九夏何曾残。

大千薝卜林,巨万梅花团。

花惟白皓皓,巾自乌漫漫。

纯玉龙争飞,杂玉龙皆蟠。

千丈亭不历,九尺庵随看。

摩云起高崖,运斤吾能刊。

书空结奇字,擘镜谁能观。

须弥有数尽,此兴无时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闻雁

我性爱风竹,历耳如筦弦。

两日偶不闻,但见青摩烟。

半夜意展转,时闻雁翩翩。

未能叫云月,而我独不眠。

抱被夜徙榻,空堂秋山连。

亦有鸥鹭栖,历历鸣更传。

为汝饮一杯,问汝以一言。

不居芦苇中,乃巢苍翠巅。

萧萧西风多,一等菰蒲寒。

远来有相伴,汝等岂不贤。

不觉点急急,难通意惓惓。

振翼忽飞去,江湖水连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