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

近世州县官,动呼曰不肖。

不能肖父母,转能肖显要。

父母之于子,各以诗书教。

子当读书年,亦复谈忠孝。

奈何一入官,辄以不肖号。

呵叱鸡狗同,奔走马牛效。

习为妾妇容,幸博上官笑。

柔媚若性生,奥灶无不到。

嘑蹴与涕唾,未尝生计较。

奈何一临民,性气忽粗暴。

喜怒动任情,衣冠恣践蹈。

昔日凫何卑,今日鹅何傲。

岂受上官侮,合向部民报。

抑或官有样,宪体宜则效。

绾到州悬符,演出天神貌。

不肖肖斯真,难为外人告。

面目忘本来,顶踵殉时好。

呜呼官若此,父母岂及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清代官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官员在升迁后,往往变得与原先截然不同,失去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读书的热忱,而变得阿谀奉承、谄媚上级,对待百姓却粗暴无礼。诗人通过对比“父母之于子”的教育方式与官员入仕后的转变,表达了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中的“不肖”一词,原意是指不孝顺父母,这里泛指官员在官场上的行为与道德标准不符。诗人通过描述官员在官场中的种种表现,如“习为妾妇容,幸博上官笑”,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为了讨好上司,不惜丧失人格尊严,甚至像妾妇一样低三下四。然而,一旦面对百姓,这些官员就变得粗暴无礼,“性气忽粗暴”,“喜怒动任情”,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公德心和责任感。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发出感叹:“呜呼官若此,父母岂及料。”这句话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失去本性的官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73)

王润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二十三日先慈八秩忌辰礼佛志感四首(其一)

慈俭传家庇后昆,零丁坠绪赖延存。

绸缪耗尽心头血,牖户于今有泪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八月二十三日先慈八秩忌辰礼佛志感四首(其二)

一镫五夜永蓬庐,半照呜机半读书。

毕竟孤儿蹭蹬老,九原遗恨定何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八月二十三日先慈八秩忌辰礼佛志感四首(其三)

荫失春辉廿九年,祝釐八秩礼金仙。

不知果證蟠桃后,此日神游第几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八月二十三日先慈八秩忌辰礼佛志感四首(其四)

年年八月廿三日,一度经过一断肠。

生我劬劳无可说,人间天上泣称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