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所作,名为《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政治斗争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金阙争权竞献功,独逃徵诏卧三峰。”这两句描绘了朝廷中的权力斗争和官员们为了功名而奔波的情况,而诗人自己则选择了逃避,隐藏在华山之巅,远离尘世。
“鸡群未必容于鹤,蛛网何繇捕得龙。”这两句用比喻表达了弱小者不被强权所容,以及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也能制服伟大的事物,暗示着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态的无奈和批判。
“清论尽应书国史,静筹皆可息边烽。”这里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记录历史,并且期望通过内心的平静来平息边疆的战乱。
“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冬景象,树木被风霜覆盖,而河谷中的苍松却依旧郁郁葱葱。这也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他渴望保持一份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宁静和坚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记录和边疆安危的关注,以及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