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进即湮沈退却升,钱塘风月过金陵。
鸿才入贡无人换,白首从军有诏徵。
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
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徐夤所作,名为《寄两浙罗书记》。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
"进即湮沈退却升,钱塘风月过金陵。"
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景象,但其中也蕴含着诗人内心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进即湗沈退却升"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沉浮无常的感慨,而"钱塘风月过金陵"则是对故乡美景的怀念,透露出诗人的游子之愁。
"鸿才入贡无人换,白首从军有诏徵。"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无法得到赏识和年老仍需奔波于战场的哀叹。"鸿才入贡无人换"反映出诗人的自我评价和对待遇的不满,而"白首从军有诏徵"则是时代的悲哀,表现了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
这两句诗人的情感表达到了极点,他批评的是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和伪善。"博簿集成时辈骊"指责那些编纂史书的人常常出于私意,而"谗书编就薄徒憎"则是对那些依附权贵、散播谣言的小人进行的深刻批判。
"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
结尾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对统治者宽仁政策未能深入民心的惋惜。"怜君道在名长在"表明诗人仍然寄托着希望于理想中的君主,而"不到慈恩最上层"则显示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某些问题,例如人才难以得到赏识、战乱频仍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不详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佛顶抄经忆惠休,众人皆谓我悠悠。
浮生真个醉中梦,闲事莫添身外愁。
百岁付于花暗落,四时随却水奔流。
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修祝郡侯。
今日狂风揭锦筵,预愁吹落夕阳天。
闲看红艳只须醉,谩惜黄金岂是贤。
南国好偷誇粉黛,汉宫宜摘赠神仙。
良时虽作莺花主,白马王孙恰少年。
因论沈湎觉前非,便碎金罍与羽卮。
采茗早驰三蜀使,看花甘负五侯期。
窗间近火刘伶传,坐右新铭管仲辞。
此事十年前已说,匡庐山下老僧知。
琼瑶初绽岭头葩,蕊粉新妆姹女家。
举世更谁怜洁白,痴心皆尽爱繁华。
玄冥借与三冬景,谢氏输他六出花。
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